《每日高教动态》2015年4月9日

发布者:许文洁发布时间:2015-05-21浏览次数:55

【上级精神】

  

u高考倒计时60天:盘点2015高考新变化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60天,小编为考生们加油!过去一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含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减、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等。下面是2015高考新政4大变化,考生们看过来! 

  一、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减 

  去年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按照新政策,201511日起,将取消奥赛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二、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 

    2014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此外,《意见》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三、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名

2015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对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有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提到,2015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招生计划5万名,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南、甘肃等省区。寒门难出贵子?不!快看看国家的重磅政策吧!

一是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国家专项计划),安排招生计划5万名,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包括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南疆三地州的22个团场),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区。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即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优秀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三是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即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由各省(区、市)确定。 

  四、全国统一高考命题的范围将扩大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将扩大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今年将扩大三个省,明年再扩大七个省。届时,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

【高校动态】

u西安交通大学:探索以公租房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新途径

  西安交通大学面对青年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探索以政府保障房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方式,吸引和稳定青年人才,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思路,协同推进示范项目。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明确将青年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房体系。学校主动作为,积极联络省住建厅、教育厅,市房管局等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到全省首个利用公租房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周转用房的示范项目,探索以“学校整体租赁、教师申请租住”的方式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难问题。目前,学校已整体租赁西安曲江保障房小区两栋住宅楼(600套),制定了《公租房租住管理办法》,面向校内符合西安市公租房入住条件的青年教师和引进人才展开申请工作。

  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学校房产等部门深入院系和机关直属单位,与青年教师座谈,进行需求调研;积极解答公租房报名申请、资格审查、租金标准、租住期限等政策问题。学校根据政府公租房的基本政策,建立了网上选房系统,严格按照要求对申请教师资格进行审核,并依照入职年限、职称职级等标准分配房源。依照政府确定的小区基础租金收取租金,对青年教职工租房进行补贴,减轻青年教工负担。

多措并举,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对公租房进行简装,配备家具家电,实现“拎包入住”,同时准备开通通勤车方便教师上下班,满足青年教师入住的基本生活需要。精心编制《公租房管理服务手册》,完善管理、细化服务,打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公租房公寓的标杆。在公寓设立管理办公室,24小时专人值班,楼内设立公共活动室,方便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文娱活动,真正将公寓打造成为青年教师的“幸福之家”。(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48日,搜集人:唐薇)

u中山大学:学生思政工作如何落到实处

2014年的迎新,中山大学在东校区全面推广“学长制·导学导航”项目。根据统一部署,学长在新生入学前通过各种方式一对一地联络新生。“学长制”不局限于迎新工作,而是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从未迈入校门直至毕业,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同的项目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并有机结合,以实现学生的自我了解、教育与管理,“这是中山大学以‘项目化’推进‘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

针对学生中不同的“特殊群体”,中山大学还各有侧重地设计了对接项目。少数民族、港澳台侨、外国留学生的成长档案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港澳台侨、少数民族新生集中入学教育持续开展,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训,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和交流平台等项目不断优化……

对于中山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而言,实践育人精品活动在院系层面的全覆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学校以项目招(邀)标形式开展一院一品等“六个一”平台建设,充分调动院系学生工作主动性。中国教育报48(搜集人:唐薇)

u兰州大学:推“任前廉政套餐” 为干部提神醒脑

兰州大学采用多样手段,向近期新提任和交流任用的6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推出“任前廉政套餐”,通过廉政集体谈话、个别约谈、廉政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传统教育基地、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六个环节,贯彻从严治党首先从严治吏的要求,为新提任和交流任用干部“提神醒脑”,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首先开展廉政集体谈话,即兰州大学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共同与新提任和交流任用的干部进行集体谈话,要求干部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清醒任职、清正履职、廉洁从政。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其次,开展个别约谈,兰州大学校纪委与组织部共同逐个约谈新提任和交流任用干部,原汁原味向干部反馈考核环节中群众的反映,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抓早抓小,尤其要求干部要针对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扎实整改,全面促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该校还进行廉政知识测试,即任前廉政知识测试以干部履职应知应会的党纪政纪和制度规章内容为主,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关内容及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测试成绩将载入个人廉政档案,测试不通过将进行补测,直至通过。通过廉政测试,促使干部主动学习掌握廉政法规知识,自觉学廉守廉,不断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同时,还组织新提任和交流任用的干部集体观看《偏离坐标的人生》等廉政警示教育影片,通过警示教育片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和人的现身说法,对他们如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分析,警示干部从反面典型吸取深刻教训,筑牢思想防线。

此外,组织新提任和交流任用的干部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和该校至公堂参观学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了解兰州大学创办初期的艰难和光荣的办学历史,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思想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在谈话、参观考察、约谈、测试的基础上,新提任和交流任用的干部认真学习了《廉政承诺书》,并在《廉政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向组织作出廉政承诺,干部们表示将按照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廉政承诺书》的责任和承诺,严格要求自己,共同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国新闻网,48)(搜集人:唐薇)

专家观点

u车放:多方协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基础。高校毕业生一直是就业市场的大军,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如何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努力使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每到毕业季,“最难就业年”就成为流行词,使高校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等相关各方倍感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多方协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所以难,既有就业岗位不够充足的问题,也有不少非经济原因。一是存在就业歧视现象。从实际情况看,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遭遇过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就业歧视。基于性别、户籍、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的诸如“只限本地户口”“年龄不超过35岁”等条款,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一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用不明显。近年来,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参加招聘会和签订三方协议这些事务性指导层面,工作人员也基本由行政管理人员或辅导员兼任。为了实现“就业达标率”,有的高校制造高就业率泡沫,实际上是应付、走过场,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三是就业信息传递不畅。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传递不能只是简单双向传递过程,而是包括政府、高校、学生、媒体、企业在内的多方沟通过程。实践中,有的相关方会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导致信息公布出来时失实、失真,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对高校毕业生按时就业造成消极影响。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高校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负起各自该负的责任。一是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改变原有“一步到位”的择业方式,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勇于深入基层,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二是高校在教育安排上要考虑市场导向。在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高校应关注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给予毕业生专业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三是用人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摒弃性别、年龄、户籍等就业歧视,营造公平的社会就业环境。四是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要大力创造就业机会,引导劳动力流向。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五是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应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毕业生打造市场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作者系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人民日报,48日)(搜集人:唐薇)

u彭卫民:把握学术传统与时代使命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有赖于将具备时代感、民族精神与历史使命的思想话语刊刻于经典,又凭借后来者对经典的不断解读、提炼,进一步巩固人类集体的智慧。马克思曾指出,“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可见我们所亟待建构的思想话语与学术体系,除了要回归经典之外,还需要接上时代的地气。

学术史乃是人类将思想贯穿于整个历史空间,并经由特定时代将思想加以改造,进而推动学术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学术史的两个基本逻辑表现在:其一,思想的传播者并不只是生活在他所处的时代,“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礼记·儒行》)。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一段古今不间断对话的学术史;其二,思想的传播取决于时代赋予的使命,任何学术事业以及经由学术所沉淀的思想都要根基于相应的时代,只有从时代出发,才能在学术与思想之间寻求一种永续的平衡。

但并不是说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有清晰的界限。因为人类心智的成熟以及对文明的改造,必须同时建立在知识和德性的基础之上。不管是西方传统的“美德即知识”,还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尊德性而道问学”,都十分强调从心灵到自然世界是一种连贯的、同质化的过程,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明而道生”(《文心雕龙·原道》),实际上很好地归纳了学术传承与思想创造的内涵。换言之,所有有关于学术与思想的讨论,更趋近于在梳理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历史并不能简单定义为人类认识“由名物和制度堆砌而成的世界”的过程,而哲学也不可能脱离“事实”去阐释它所界定的“概念”。没有人可以摆脱经典与传统,而通过闭门造车的方法去发挥所谓的义理;世界上也不存在毫无任何思想、不具备任何意识导向的学术文本,除非它们只是残存下来的一堆废纸。这也就决定了思想与学术的基本逻辑进路,必须直面我们的传统和我们身处的时代。

如果说西方的思想史在历经城邦、教会、契约的千年历史后,才渐次凸显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那么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自一开始便注重对人的关怀。传统的知识体系既致力于通过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又时刻提倡学术要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改造;知识人被赋予了“仰观吐曜,俯察含章”的胸襟,既要求立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又赋予他们推动时代向更高文明迈进的使命感;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在“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间相互调适、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辩证成长、在“立德”、“立功”、“立言”之间循序渐进的学术体系,促使知识分子时刻不在将思想的光芒照亮后来者的道路。在以经籍为系统的学术传统中,知识本身就是心灵的标杆与改造世界观的良药,如清代学者程廷祚所言,“以希圣希贤为本,欲求进于是,为穷经近之”;那些借由厚重学术沉淀而产生的思想又横亘时代,指导立身制行以及伦常日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百家争鸣”、“今古文之争”、“汉宋之争”等学术范式的争辩,这些看似在剥离思想与学术的大讨论,却是在建构起作为人类文明遗产的学术传统,与其说是一种学术史进路的纷争,毋宁理解为古人在面对纷繁的思想世界与“虽有学山之情,半为望洋之叹”的知识体系时,寻求改造自身进而改造人类世界的一种巧妙平衡。

如果说传统赋予了学术史以厚重的人文底蕴,那么时代的精神便承担着促使人们依其固有的价值观勾勒学术的基本轨迹,并载之典籍而流传广远的角色。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有赖于将具备时代感、民族精神与历史使命的思想话语刊刻于经典,又凭借后来者对经典的不断解读、提炼,进一步巩固人类集体的智慧。马克思曾指出,“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可见我们所亟待建构的思想话语与学术体系,除了要回归经典之外,还需要接上时代的地气。从这个层面来看,时代的意义更像是对旨趣各异的学术与五花八门的思想进行甄别的手段:那些致力于传承经典又充分立足时代本身的学术,造就了一座又一座思想富矿,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永续的进路,是一种“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的术业;而那些目光短浅、为一己之荣辱得失、或为他人歌功颂德的学术,必将为历史抛弃、遗忘。

今天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链与过度的资本化使得我们的心灵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渴望听到思想的“木铎金声”。但奇怪的是,在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下,人们的学术生产又多数变得快餐化、车间化,更多的是“著书只为稻粱谋”。显然,这是因为在智识上我们缺乏对经典与传统的关注,仍旧持有将“国故丢在茅厕里三十年”的心态,同时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真正的需求一片茫然,无从在喧嚣、芜杂的物质世界中辨别时代的呼喊声。

不过我们必须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我们既需要全面总结和继承先人赐予我们的伟大学术传统,也亟待建立起足以支撑未来几百年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体系,因此只有从历史与时代本身出发来标记我们在人类学术史上的坐标。时代的进步,端赖思想与学术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而这又需要做到过去与现在进行不间断的对话,须知我们的学术志业从来没有超越前人,而我们的思想世界也并不比前人更丰富,只有重新联结在学术史上被我们割裂的链条,敬畏并关注经典,理解并回归现实,诚如曾国藩所说,君子须树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的危机感以及“民胞物与、内圣外王”的时代感,我们的学术与思想才会在传统与时代作用下展露光芒。(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网,48日)(搜集人:高丹丹)

【新闻纵横】

u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本科生最快三年毕业

笔者7日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悉,作为广东省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广外从今年9月秋季学期起,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实行完全学分制。大学本科实施3年至6年的弹性学制,同时增开3000多门次课程,入学新生将有更大自主权,可根据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最快3年拿本科毕业证,也可在校期间休学创业,最晚6年读完大学毕业。

  课程变身三大模块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广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一大亮点是配套建立学分制管理下的一整套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广外校长仲伟合介绍,广外学分制改革包括1个文件和10个配套文件,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及管理办法、学籍管理、转专业管理、选课管理、修读管理、课程考核管理、校外课程学分认定、学业预警管理、本科生导师管理等。

  实施完全学分制后,广外将实行3年至6年的弹性学制,计划按学分收费,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广外将适度降低专业总学分要求,主修专业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45155个学分,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将课程结构调整为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一级模块。广外将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比例,外语类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调整为73;非外语类专业调整为64

  除了校内课程,广外也鼓励学生校外交换、游学或选修慕课课程。新的改革意见规定,学生在与广外签订了学分互认协议的境内外高校,或在广外认可的境内外高校或MOOC(慕课,即大规模网上公开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修读课程获得成绩和学分,均可以转换为本校课程成绩和学分。

  与之相配套,广外将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转专业,初期控制在10%左右。学生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3年至6年内申请提前或延后毕业。而在达到主修专业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辅修其他专业。

  广外还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参与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考核,形成课程学习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决定的机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不低于60%

  本科生有导师队伍会及时发学业预警

  大一新生刚入校,不会选择怎么办?据悉,广外建立了保障措施,将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对于学习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及时向学生发出学业预警。同时,建立起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企业经理、研究生等组成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实行一天13小时连续排课,充分利用课室资源,并适度延长图书馆、实验室和饮食供应的服务时间等。

  实行完全学分制,老师能不能开出受学生欢迎的课至关重要。仲伟合介绍,学分制要求减少必修课,增加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仅如此,广外给予学生更大选课权后,也将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教师遴选、考核、奖酬和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为学生多开高水平课程。教师授课多少与薪酬、晋升挂钩,实现优胜劣汰

  此外,仲伟合呼吁,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希望政府部门进行学分制收费试点,试点学校可在规定范围内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南方日报,48日)(搜集人:高丹丹)

u泰国国王授予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一等泰皇冠勋章”

日前,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醍乐堃·倪勇代表泰国国王,向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颁授一等泰皇冠勋章

据介绍,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授予贾益民勋章,目的在于表彰贾益民及华侨大学为泰国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以及加深泰中两国密切关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根据泰王室有关法典,泰皇冠勋章由泰国国王授予为泰国国家和人民作出特殊贡献的本国和外国人士,共有六个等级。

醍乐堃·倪勇祝贺贾益民校长获此荣誉,感谢贾校长及华侨大学一直以来为促进中泰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所作的贡献,希望华侨大学深化与泰国有关方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密切泰中两国的关系。

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欣先生及夫人、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国桂荣及泰国政府、吞武里大学等机构嘉宾,华侨大学部分师生出席授勋仪式。

华侨大学在促进中泰文化教育交流和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学校选派汉语志愿者到泰国任教,与泰国农大联办孔子学院,在泰国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冬夏令营,与泰中文化经济协会、法政大学、吞武里大学等机构或高校开展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设立诗琳通公主奖学金、泰国王家军队特殊奖学金等接收泰国乃至国外学生来华学习,以各种方式积极为泰国培养和培训汉语师资,形成了泰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中泰战略研讨会等品牌项目。(中国教育新闻网,47日)(搜集人:高丹丹)

【域外采风】

u德国大学如何深度介入创新产业链

    在最新的德国高校创业排行榜上,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排名第三。校创业氛围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在战略层面上,KIT把创新创业与教育、科研并列为学院发展的三大领域。为推动创新创业,KIT成立了企业家、技术管理和创新研究所,它兼具教育、孵化和研究三个功能。我们鼓励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科研人员进入研究所,接受项目孵化,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此外,KIT设有创新基金,对一些项目进行资助;还成立了商业俱乐部,为科技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教育方面,企业家、技术管理和创新研究所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使学生对创业领域的企业和技术管理有深入了解。如果学生或教师希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也可以进入研究所,我们会为他评估这个项目的市场价值。如果有价值,就会对项目进行孵化,包括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指导,寻找风投,帮助他申请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项目经费。为了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每月举办一次聚会,让大家边吃烧烤边聊天。KIT孵化器有多个实验室和办公室,供创业者低价租用。每年孵化出20家左右企业,其中一些发展势头很好。(解放日报,47日)(搜集人:唐薇)

u中俄联合大学明年将迎首批学生搭建教育合作平台

46日,中俄政界、教育界和企业界人士齐聚俄罗斯国家杜马金色大厅,讨论落实两国在中国深圳开办中俄联合大学具体事宜,并签署了在莫斯科大学成立中国留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协议。这是中俄教育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俄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的里程碑项目。联合大学的创办也将服务于未来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联合大学用俄语、中文和英语进行授课,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出席会议的俄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绍金表示,俄企业界对两国教育合作十分欢迎,希望通过联合办学为两国培养双语人才,从而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发展。

此次会议确立即将成立中国留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有效维护在俄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双方合作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卢森通告诉本报记者,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踏出国门来俄求学,但因不熟悉当地社会环境和法律,不可避免地出现纠纷和遭遇困惑,如租房纠纷、交通案件、暴力伤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人民日报,48日)(搜集人:唐薇)


编辑:李曼                                       审核:王文健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电话:021-54345426;021-54345346
邮箱:fzghb@admin.ecnu.edu.cn 传真:021-242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