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高教动态》2015年4月29日

发布者:许文洁发布时间:2015-05-21浏览次数:119

【上级精神】

u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为积极顺应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新趋势,直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缩写“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兴起,正在促使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积极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以开放、包容、务实的态度,鼓励高校和社会参与者兴利避害,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促进其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更多高校积极参与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

  《意见》的出台,着眼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围绕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和加强规范管理三条主线指导大规模开放课程建设。

  《意见》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应用与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择认定基础良好、技术先进、符合国情、安全稳定、优质课程资源集聚、服务高效的平台承担公共服务平台重任。《意见》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借助课程平台积极推广我国优质课程,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意见》要求根据教师、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意见》强调,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课程平台建设方应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要根据本区域、本校实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分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据悉,教育部将为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协同国家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教育部网站,428日)(搜集人:高丹丹)

u就业+创业4.0时代来临

4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强化组织领导等五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424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这一文件的通过,可以说是进入了就业促进政策的4.0时代。

  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424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人社部201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20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同比和环比均小幅下降。

  “与以往相比,失业率确实没有太大变化,申请享受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14.7万人,总体上也比较平稳。”信长星说,从市场供求看,中国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约为1.12,还略有上升。对于“求人倍率”,信长星解释说:“就是指112个岗位对应着100个求职者,这至少说明在职业介绍机构里面,岗位是充足的。”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创6年来新低。经济增速下行,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为何还能保持稳定?

  “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信长星说,第一,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7%的速度还是很高的。第二,我们现在盘子很大,现在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要比以前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和就业增量多很多。第三,结构优化,现在第三产业占比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对于就业拉动力要大得多。第四,改革的红利,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长速度非常快。

  “但是,我们没有盲目乐观。”信长星表示,比如,新增就业比去年减少20万人,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春节因素影响,比如农民工返城不像去年那么早,当然也有可能是经济增速放缓的表现,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看

  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但在就业人数增多、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压力还是有所增加的。”信长星坦陈,“在抓就业的工作中,真正感觉压力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现实中毕竟面临着经济转型。”

  从毕业生数量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突破100万,2004年突破200万,2005年突破300万,2007年突破400万,2008年突破500万,2011年突破600万,去年突破700万,今年是749万。

  人数增多就是压力。但在信长星看来,这也为我们创新驱动提供了人才。“每年七百万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我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什么?就是大学生。”去年,大学生创业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是48万,这比上一年增加12万,增长幅度是33%

  他说,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由低端转向高端。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创造适合大学生就业的中高端就业岗位。反过来,解决好了大学生就业,才能把我们的人才红利变成现实。

  突出创业,政策4.0时代来临

  在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21日的意见稿提出了8项政策。

  在信长星看来,这个文件标志着进入了就业促进政策的4.0时代。“200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确定了我国促进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这是1.0时代。2002年通知确定的政策执行时间是3年,为此,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政策继续执行,促进就业政策进入2.0时代,随后的2007年颁布了《就业促进法》,2008年出台了《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使得就业促进政策更加固定化。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我们称之为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这是3.0时代。”

  这八个方面包括: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以及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

“我们将以贯彻新一轮政策为抓手,做好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李忠表示。(光明日报,428日)(搜集人:高丹丹)

【高校动态】

u清华大学:首届创业嘉年华引爆90后学子创业激情

谁也没想到,在校庆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刚刚上任“满月”的清华“新掌门人”邱勇竟然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里待了整整两个小时,甚至还下单订购了一台空气净化器。

  这是清华大学的首届创业嘉年华。“我可以按定价直接购买一台。”425日,当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向邱勇“推销”他们的作品——PM2.5空气净化器时,邱勇爽快地拍板要“买一台”。而从自称“小酱油”的新型活动分享平台,到名为“八度阳光”的太阳能智能微电网,再到可以检测人体生理参数的可穿戴设备……4月份最后的这个周末,在清华大学104周年校庆的日子里,这个由数十个学生创业团队“约起”的“局”不仅让校长掏了腰包,而且更让此前就持续高涨的大学生创业热情再次被引爆。

  清华大学汽车系大四学生宋一凡还没毕业,就已经拿到了400万元的天使投资。这次展示,这位北京清显科技有限公司的COO(首席运营官)和小伙伴、数学系的沈天翼一起带来了他们的创业项目——虚拟现实引擎。“我们主要做的是大规模网络渲染和仿真渲染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云计算等技术,融合虚拟现实及动作识别等硬件系统,对客户所提供的各类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主要应用在军工、家装、影音娱乐等方面。”两个90后创始人如今已经拥有了一个10人团队,“说起来挺遗憾,邱校长对我们的项目挺感兴趣,跟我们要名片,可这几天展位火爆,我们竟然发没了!”

  清华校庆也是校友回家的日子。展示场内,一个小巧的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尤政的目光。这个名为“八度阳光”的掌上微电网系统,可以装在背包上、做成手机后壳,只要花上100元左右,就能在户外阳光充足时两小时之内充满一部手机。而该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大二甚至大一在校生。“几年前我到国外,有朋友送我一块太阳能软电池。一是体积大,需要绑在车顶使用;二是光电转换率低,只有12%左右。我刚问了这几个同学,他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光电转化率22%,这在业内是非常领先的数字了。”尤政感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里,大学生只有把成熟的知识和市场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寻求到市场的爆点。

  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余潇潇介绍,从去年年底开始,该校和政府、投资界三方合力打造了高校创业服务平台“创+”,现已有121支入驻团队,总计融资额度超过7000万元,此次嘉年华所展示的项目均来自这一平台。“现在都在谈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孵化机构往往忽略掉大多数种子阶段,甚至还没有萌芽的创业梦想。我们想做的,就是通过种子基金、导师培训、创业实训等方式呵护同学们的创业梦想,搭建高校创业项目与社会创业资源之间的桥梁,真正推动青年创业的发展。”(光明日报,427日)(搜集人:唐薇)

u南京大学:深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南京大学着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志愿服务生活化、常态化、专业化发展。

  以“学雷锋月”为契机,力求志愿服务生活化。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寻找身边的雷锋”系列活动,鼓励南大学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好人善行,并将对身边“雷锋”的感谢与钦佩诉诸笔尖,营造“人人都是雷锋”的和谐校园氛围。以IT侠、Green Lasting等校园志愿服务品牌为旗帜,建立“雷锋”服务站,为广大师生提供校内服务。各个院系以“学雷锋应该高调弘扬/低调践行”为主题进行校内辩论赛,组织主题团日、雷锋精神学习等团建活动,发起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新风范。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追踪学生第二课堂成长绩效,不断探索与第一课堂育人目标相结合的志愿服务育人共同体建设,力争使志愿服务真正有益于学生与服务对象,面向不同群体“反哺”社会,保证双向互动、可持续发展。

  以校园义工岗为平台,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后勤集团等多个部门展开广泛合作,开展“我的南大”校园义工岗招募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学子关心校园建设、热心参与志愿服务。适应校园建设和学习生活需要,设立图书馆见习管理员、花卉护理员、宿舍见习管理员、后勤意见采集员、教室巡查员、超市见习经理和食堂监督员等岗位,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能力和参与校园建设的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招募到校园义工400余人,活跃于校园各个角落,深入一线开展服务。

  以大型赛会服务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多次开展赛前专业知识培训,内容涉及基本礼貌礼仪、场馆分布、安全应急技能、急救知识培训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条口、不同服务对象进行分组模拟演练,严格把握赛会志愿服务要求,促进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亚洲青年运动会期间,南京大学共输送2900余名志愿者以“小青柠”身份服务于青奥村、五台山、主媒体中心三个场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得到了外国运动团体、青奥组委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南京大学,428日)(搜集人:唐薇)

u北京师范大学:强化督察督办 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北京师范大学以狠抓工作落实,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目标,成立督察督办办公室,完善督察督办工作机制,将学校重要工作的按时办结率提高近20%,切实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

  完善督察督办机制。学校于2012年成立督察督办办公室,完善学校督察督办工作格局,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协调师生员工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办解决。2013年,在多方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北京师范大学督察督办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拓新督察督办工作职能,完善学校督察督办工作机制,确立了“分级负责、协同办理、明确时限、务求实效”的督察督办总要求,建立了以督察督办办公室为枢纽,以学校职能部处和院系负责人为依托的督察督办工作责任体系,各单位正职干部为督察督办工作第一责任人。

  明确督察督办范围。为更好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落实,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明确督察督办工作范围。一是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把上级部门精神与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贯彻落实情况的督察督办。二是学校事业规划和工作要点,学校重要会议的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等的执行情况。包括跟踪督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年度工作要点》等的落实情况,以及新出台重要文件的执行情况等。三是校领导批(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对批(交)办事项进行专项监督、专人负责,做到“批必立,立必办,办必果,果必报”,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待。四是信访事项和师生员工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时跟踪采集网络上师生热议的话题,呈报学校主要领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规范督察督办程序。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为出发点,不断细化程序,强化实效。一是确立督察任务,由学校督察督办办公室对纳入督察督办范围内的事项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任务分解表。二是由督察督办办公室向承办单位发出督办通知单。三是监督办理过程,与工作承办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督察事项办理的进展情况,并在任务表中进行登记。四是督办催办,重要工作形成定期跟踪督办机制,根据工作内容不同,每季度或每学期进行一次跟踪督办,对于未能按时完成工作阶段性任务的单位进行催办。五是上交办结报告和立卷归档,督察事项办结后由督察督办办公室撰写报告,并对督察全程材料立卷归档。(北京师范大学,428日)(搜集人:唐薇)

专家观点

u郑吉春:校训要内化为大学之魂

大学校训既不应是“文字游戏”,也不该是“高呼口号”。作为一校之训,精炼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内涵、丰富精神和生动故事均应能唤起共鸣、为人铭记,并最终内化为大学之魂。

  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取自中唐诗豪刘禹锡的《问大钧赋》,意为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它不仅是先哲刘禹锡的切身体悟,更是其一生追求。三登文科、享誉京华均未让刘禹锡安于仕途、屈于世事。他积极参与改革弊政的“永贞革新”,虽因此被贬为连州刺史,但仍坚持施仁政,重教兴学,教化州民,所书“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名句,至今仍被人们当作自强不息、革新进取的精神财富所传诵。

  北工大在1960年建校伊始正遇国家严重自然灾害,然而条件的艰难并不减先辈们的创业斗志。他们亲自参加建校劳动,挤在没有暖气的屋子备课,甚至在楼道办公……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在建校之初就被深深熔铸于学校的全面发展。

  作为学校最早引进的教育专家之一,前校长樊恭烋见证并亲历了这段创业历史。与诸多老一辈北工大人相同,他一生与教育结缘,以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思想和行动,生动地展现着“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

  筹备建校期间,樊恭烋调任北工大教务处长。他从北京市工业、市政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幅度调整了招生计划,增设了急需的土木建筑工程系,修改各专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1965年,在北工大首届毕业班进行毕业设计之前,作为主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他又提出要改变“假题假做”的传统做法,把毕业设计同北京市企业“双革”(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结合起来,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于是,全校900余名毕业生全部下到工厂,学校共接受生产和科研课题429项。1965年冬,北工大60级毕业生设计成果在北京高校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会上所展出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仅次于清华和北航。“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工科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长久以来,在校风的熏陶浸染、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北工大人从来都不乏创新的勇气与智慧。参与设计我国第一座城市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的杰出校友罗玲,正是典型代表之一。

  罗玲1963年毕业于北工大道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政设计院。她从道桥室的技术员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十年后,“幸运”的罗玲开始设计首都的,也是我国的第一座城市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肩负历史使命,罗玲穿梭在设计人员与工地之间,协调关系、解决难题,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那时,我国计算机设备和操作技术尚未投入使用。大桥设计的背后,是一步步手工演算的勘测与设计数据,一撂撂演算稿堆积出的设计图。罗玲常说:“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照着人家去做,平平淡淡、平平安安比较容易,难就难在当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多年来,罗玲和同事们一直勇于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专啃硬骨头。她们设计的玉蜓立交桥解决了三跨铁路二过河所造成的结构上的难题,三西厢工程的天宁寺立交桥在斜坡弯区采用了独柱弯梁结构,广安门立交桥采用了双向预应力的先进结构,首都机场路四元桥也有新的突破,使北京市政设计院在立交桥设计方面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不止,用毕生所学奉献社会,对于罗玲和众多北工大人来说,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新一代北工大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内化其为魂魄,而且为它注入了“梦想”的新活力。在北工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这个大舞台上,左国玉老师为一批批学子的科技创新梦想插上起飞的翅膀。由他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一种外骨骼式机器人遥操作系统”摘得“挑战杯”全国大学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桂冠,这也是北京市属高校首个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书声满园求日新,桃李成蹊工大情。连天号角声声起,甘做精卫征新程。”这是左国玉创作的一首自勉诗,也是他多年从事科技创新实践指导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学校“教学实践一条线”的浓郁氛围下,左国玉老师打破院系界限,通过设立开放式课题,积极发掘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引导学生根据课题需要组成了多个跨学科、跨学院、跨学历的科技创新小组。在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来自不同学段、年级、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琢磨”机器人——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讨论机器人的设计程序,有的几个人正在合力组装一个机器人,还有的独自一人在安静地撰写研究报告……“我不能成为诗人,但是我有可能培养出诗人;我不能成为科学家,但我有可能培养出科学家……因为我是教师,我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我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我的青春和梦想在学生的身上灿烂。”这是左国玉最乐于分享的一句话,也是他个人对教育真谛的诠释。

  建校55年来,“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就这样在这个校园代代传承延续、历久弥新,成为这所大学的灵魂。(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光明日报,428日)(搜集人:唐薇)

u叶雷:“无能为力”难掩管理失职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刘佳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却在网上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原来学校录取她时采集的身份证号码有误。毕业证成为一张废纸,找工作屡屡碰壁。学校也为刘佳着急,可表示无能为力,无权修改信息。(《法制晚报》423日)

  面对焦急万分的毕业生,学校的一句无能为力让常常挂在其嘴边的有问题找母校变得有些矫情。母校,就像母亲一样,在任何时候都该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即使真的无能为力,也不该脱口而出无能为力”4个字。其实,学生也好,学校也好,犯错误在所难免,但办法一定比困难多。高校确实无权随意修改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有权修改的。相关部门要进行信息更正,也得首先确认以前采集的信息确实有误,须学校提供证明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就读的高校不仅有义务告知学生更正的程序,更有义务协助学生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怎会无能为力呢?

  明知可为,却告知学生无能为力,原因何在?按照笔者所知的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至少有三次可以发现和更正错误信息的机会。第一次是新生入校后的入学资格复查。发现错误后,学校会及时与学生生源地省级招办复核。省级招办负责办理并补报教育部更正,将复核结果及时反馈学校。第二次是新生正式取得入学资格后,学校要通知学生上学信网查询校对学籍注册信息。第三次是毕业前的图像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审查与毕业生信息核对,发现有误即可提出来要求更正。

  据报道,毕业生刘佳的身份证号,除了前两位和生日数字无误之外,其他均是‘0’,学校在入学资格复查时,理应发现这个疑点并进行复核,但没有发现,已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严谨程度,从而也就明白了学校无能为力的原因所在,或许不愿意承认工作疏失,更不愿意承担因工作疏失而应负的责任。

  实事求是地说,这名毕业生也够糊涂,居然等到拿了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后,才发现自己的信息有误,可见她平时对自己的事情也有疏忽。如今,整个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学校更是强调以生为本,尽管有学生自己的责任,但更多的是相关部门、学校自身工作不够细致认真,从而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从现实来看,一句无能为力,多少让以生为本的教育口号难堪。

  问题来了,就要勇于面对,尽力解决。包括以生为本在内的所有教育理念与口号,既体现在平时工作的每个细节里,也体现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与作为上。对学校来说,以生为本不能只挂在嘴上;对其他学校而言,也当以此为鉴,包括学籍管理在内的任何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对其他大学生而言,也应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都要首先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能总指望别人把一切都安排好。(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书记)(中国教育新闻网,427日)(搜集人:唐薇)

【新闻纵横】

u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建设启动会在京召开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建设启动会今天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重调查研究,发挥专家作用,抓好考试体系顶层设计,为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测评和外语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建立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量表的研制工作是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应达到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界定,并将其从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级别,为我国的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试提供一个国家统一的参照标准,实现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二是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建设。它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科学培养和选拔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育人为本,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向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发挥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外语教学的整体规划与发展;丰富考试成绩报告,服务毕业、升学、就业、出国等对英语能力评价的多元化需求。(中国教育报,428日)(搜集人:高丹丹)

u普通高校体测低于50分拿不到大学毕业证

 武汉大学自上周起进入了“体测周”,由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出体测成绩将与毕业和奖学金挂钩,该校的学生做了一次线上调查,参与调查的194名同学来自武大27个院系,30.41%的人达到合格有难度。

  吐槽:“挂钩政策”不合理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

  然而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虽然超半数的同学认为体测合格(50)可以做到,但仍然有30.41%的人称达到合格有难度。同时,53.09%的同学表示无法在体测中达到良好(80)及以上,不少学生在问卷里吐槽:奖学金到底奖的是绩优生还是体特生,并称“压力山大”。

  调查中,有学生对于把体测和毕业、奖学金挂钩持反对态度。有同学认为,体测成绩与个人体能天赋有关,设立一样的标准考核不同的人是不合理的。

  也有同学认为体测的设置是合理的,他们表示大学生能否拿奖学金不仅应该取决于成绩,还应该取决于身体素质。

  变化:大学生运动强度在增加

  记者了解到,自教育部去年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后,武汉各大高校对学生加强了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要求。

华中农业大学从2014级学生起实施环南湖长跑制度,每学期要求男生跑12圈以上、女生10圈以上,达标后按照相应圈数匹配分数,计入本学期体育成绩。该校体育部负责人介绍,从该校201120122013级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来看,综合评定不及格人数比例均超过30%,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尤差,近半数学生耐力项目测试成绩不能及格,环湖长跑锻炼制度是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采取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之一。

  武大接受采访的学生中,也有三成增加了平时的锻炼量。

  建议:多引导学生走向操场

对于学生的质疑和争议,武汉一部属高校体育部主任表示,根据教育部下发的规定,各校都会严格执行每年一次的体能测试,大学四年每年的评分标准都不同。“从我们学校今年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合格情况要大大好于往年。比较薄弱的项目还是集中在男生引体向上,以及男女长跑上。”他说,同学们平时的锻炼还是不够,所以长跑一直是需要提高的项目,引体向上考验的是男生的力量,同样也是需要多锻炼的项目。“同学们对体测成绩和毕业及奖学金挂钩有异议,可以理解,但真正因为体测影响到这两项的还是比较少。”该主任告诉记者,根据他从事体育教育工作30多年的经验来看,只要加强锻炼,基本都能通过体测。“开展体能测试的本意是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并不是禁锢和考倒大家,还是要正确看待。”他建议学校不妨多引导学生走向操场,并建立一些机制鼓励大家锻炼。(楚天金报,428日)(搜集人:高丹丹)

u2015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标准分为72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昨天公布2015非上海生源高校应届生进沪就业申办户籍、申请居住证两个办法。今年进沪落户标准分为72分,总分和去年持平,具体的评分办法将于近期公布。
  今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评分标准来自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个方面。若申办户籍,毕业生个人须满足学历、学位、外语、计算机等条件,用人单位也须满足一系列条件。申请时间方面,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集中的受理时间为即日起至2015531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受理时间至20151220日(以上均不含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
  市学生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上海落户的具体评分办法目前还未公布,总体来说,评分的标准和去年相同
  市教育主管部门强调,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用人单位须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及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理申报。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文汇报,428日)(搜集人:高丹丹)

u“丰裕一代”成解读90后大学生新关键词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与社会上对90自私娇生惯养拜金非主流等刻板印象不同,90后大学生从容、理性、务实,是有希望的一代、值得信任的一代、充满正能量的一代。深究其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丰裕或成解读90后的关键词。

 立体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大学生群体是当代社会的生力军,亦是活跃在互联网中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在网络中的行为及其呈现的社会心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系列报告以大学-学生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包含C9“211”、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质性内容分析,立体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全新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系列报告包含《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心态报告》、《大学生眼中的十大争议性话题》、《大学生如何看待互联网影响力人物》、《三高三低心态特征与大学生政治参与》、《丰裕一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新思路》、《大学生的理想恋人》等十余篇子报告,将于五四青年节前后陆续推出。

报告指出,4050后是匮乏一代,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早年建设的举步维艰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6070后是温饱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今天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后是足用一代,他们享受着前几代人无法比拟的物质条件,快速变迁的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张力,也为80后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90后作为真正的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与充裕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空间增大,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兼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伴随中国经济高歌猛进,90后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享受物质丰富所带来的种种优越,他们是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孩子,追求物质却不盲目崇拜物质;伴随市场经济深入人心,90后大学生崇尚竞争,相信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全面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冲击,他们愿意向西方学习但仍然大力推崇传统文化,重视家庭观念,提倡理性爱国。丰裕一代成为理解当代大学生理想图景、价值观念的钥匙。

物质观:高生活追求、高个人奋斗

与传统观念中追求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的人生观不同,90后大学生群体更愿意追求舒适的生活,表现出从容的物质观。在对人生成功核心要素和理想社会核心特质的判断上,大学生群体也更重视生活元素: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适,接下来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接下来是安全(10.1%)和富裕(9.5%)等。可见,对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的大学生而言,权力、金钱、地位并不是首要的追求目标,高品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追求舒适的人生并不代表不愿奋斗。相反,90后大学生注重个人奋斗,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效能感。发展效能感指个体对梦想和希望的看法,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有34.0%具有强烈发展效能感,56.0%有一点发展效能感,完全没有发展效能感的学生比例仅有9.9%。这一结果表示,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能成功。

此外,在对平等的看法上,大学生群体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这折射出了大学生对未来发展与个人奋斗之间关系的理解。数据显示,89.0%表达了态度的大学生强调机会平等优先,仅11%的人强调结果平等优先。换言之,大学生倾向于认为,为个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与平台更为重要,最后结果的差异则有赖于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人生观:张扬个性,绝非任性妄为

90后一代注重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人选择。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94.8%的大学生对个人权利持正面态度。他们最关注、议论最多的公众人物韩寒、王思聪和马云,均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反对条条框框的束缚,希望能依据个人选择决定诸如婚姻、生死等重要人生阶段。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88.2%的大学生支持婚前同居,无人反对安乐死。

虽然90后拥有前卫、开放的思想,他们却不会任意妄为。对待争议性话题,他们态度谨慎,不贸然表态。以转基因话题为例,持支持或反对意见的比例分别为0.6%1.1%,其余态度未明。在原则问题上,他们更有自己的底线,有强烈的是非判断标准。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8.2%对吸食软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对态度,仅1.8%对此表示支持。

社会观:经济治理崇尚市场竞争,政治冷感寄改革希望于国家

90后大学生崇尚市场竞争,相信市场主导的经济治理方式。有学生明确表示,垄断必然有弊端,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在可清晰判断态度的样本中,大多数(66.8%)大学生相信市场主导是更好的治理方式,29.6%认为政府与市场需要相互配合。

相比于个人发展,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生活、公共事务议题的态度相对冷淡。数据显示,60.1%的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与公共议题基本不相关80.9%的大学生的微博话题与政治基本不相关。与大学生呈现出的高发展效能感相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相对较低,即对于自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过程的信心不足。数据显示,仅1.5%的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强烈15.8%“有一点政治效能感。

虽然90后大学生群体不关心政治、政治冷感高,但其有着较高的政治认同,在可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69.6%的大学生对体制持正面态度,93.0%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治社会变迁将是和缓渐进而非剧烈突变的。大学生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乐观态度和理想化期待。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对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80.6%,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的高达97.6%,而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分别为92.3%89.1%

文化观:开放的传统主义者,告别愤青,理性爱国

在信息极度丰裕的环境中成长,90后大学生亦是真正的互联网一代。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和欧风美雨的冲击,90后一方面对西方思想文化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亦对传统文化非常推崇。

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7.7%的大学生支持向西方学习。与此同时,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有效样本中,98.6%表达了对父母的重视,88.1%表示支持传统家庭观念,包括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赡养父母等等,95.4%支持弘扬传统文化。

就国际问题而言,90后大学生态度积极、理性、不极端。与传统大学生愤青的形象不同,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反对强硬的民族主义立场(在可判断态度的样本中达83.3%),认为中国应当在维持民族传统的同时,以开放理性的心态去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有博主表示,日本虽然在历史教育上不够诚实,但国民素质仍然值得学习。此外,在可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强调国际关系应互惠合作的比例高达91.3%

恋爱观:重精神轻物质,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愈发充裕,年轻人更加有余力和精力对精神层面展开追求。90后大学生更看重恋爱对象精神交流与情感支持的心理特质,更看重恋爱对象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而言较少关注外貌、身材、家庭背景等,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具体而言,21.4%的男性和20.2%的女性选择恋爱对象时最看重的要素为性格要素。26.1%31.0%的男、女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最看重综合素质。在这些最看重综合素质的样本中,70.7%的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为情商高、交往能力强,20.7%的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为工作能力和工作上的发展潜力。如果将综合素质中的交往能力(情商高)、学习能力(智商高、名校毕业、受教育程度高)和工作能力强等概括为能力,那么有11.3%的男大学生和11.6%的女大学生最看重恋人的能力,远高于看重家庭背景的男生(3.0%)和女生(3.9%)。此外,在最看重综合素质的学生中,有38.3%选择认为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为共同语言、浪漫或幽默感(男生的比例为32.9%;女生的比例为42.4%)。(上海教育新闻网,427日)(搜集人:高丹丹)

【域外采风】

u首届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开放日:让更多乌干达人了解中国文化

25日,在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的户外草坪上,孔子学院的学生们欢快地唱起中文歌曲《大中国》,跳起广场舞《最炫民族风》,武术老师现场教授中国武术……首届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开放日表演活动在这里举行。

  大约一个小时的表演环节结束后,孔子学院师生还来到展台前展示中国书法、武术、茶艺等,吸引了大批学生观看和参与;师生们还一起包饺子;不少学生在武术表演结束后上前咨询学习。

  从同学们的现场表现看,他们是真心喜欢这样的活动,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爱德华·基鲁米拉说。

  布维基佐·费利克斯是麦克雷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学生,他对中国书法很感兴趣,计划在今年假期去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他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可能成为非洲最大的发展伙伴,这是他希望了解中国并学习中文的动力。费利克斯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希望未来孔子学院的活动可以走进中学,让更多乌干达人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洪永红说,举办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希望让乌干达更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也是对孔子学院揭牌后近半年工作的一个全面展示。他说,目前已有其他大学和小学要求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和四达时代乌干达公司共同主办。中国驻乌干达大使赵亚力肯定了这种合作模式,他鼓励更多中国公司与孔子学院合作,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乌友谊。他同时呼吁孔子学院的活动要走出麦大,走近更多乌干达人。

  乌干达教育部部长代表、教育司主管蒂莫西·塞朱巴说,今年是乌中建交53周年,乌中友好关系经历了历史考验。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每年向乌干达学生提供奖学金并向政府人员提供大量短期培训机会,乌政府对此表示感谢。塞朱巴还说,对乌干达学生来说,学习中文可以让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将来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副校长欧内斯特·奥凯洛·奥光说,该校已经有超过200人在学习中文,通过语言学习可以加强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他相信未来中文在乌干达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新华网,427日)(搜集人:唐薇)

  

u德国迎来“女孩日”:女孩试干“男人活”

拧螺丝、贴瓷砖、编程序,女孩子干这些活会是什么感觉?德国23日迎来第十五个女孩日,数以千计的德国企业、协会和高校敞开大门,让女孩有机会了解体验传统的男性职业

怀着好奇心,进入你们还不了解的职业世界吧,德国总理默克尔22日对到总理府提前庆祝女孩日24名女学生说,职业选择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决定人们将来的收入程度,花费大量时间与什么打交道,工作中有多大可自由发挥的空间。

默克尔说,在即将接受职业培训的女学生中,四分之三的人仅会选择340种职业中的20种。一些女孩会觉得,技术类工作又难又累,不适合自己。希望女孩日能让她们拓宽眼界,以便将来更好地做出职业选择。

德国一年一度的女孩日又称女孩未来日2001年举办至今已吸引超过150万名五年级至十年级的女学生参与。她们可以利用这一天了解信息技术、自然科学、手工艺等专业的职业培训岗位或大学专业,体验一下所谓的男性职业

2013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5%女孩日参与者认为,这一活动或者很好,同时88%的企业也给出了相同的评价。统计还显示,近三成企业收到了女孩日参与者的相关实习或培训申请,其中又有64%的人如愿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

在德国,女性常选择幼教、护士等职业,而汽车维修、机械制造等职业几乎被男性垄断。为打破这种传统的职业性别隔离,德国政府不仅发起女孩日活动,还自2011年起引入男孩日,让男孩也有机会尝试女性职业。截至目前,男孩日的参与者已超过13万人。(新华网,427日)(搜集人:高丹丹)

  

编辑:李曼                                                  审核:戴勇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电话:021-54345426;021-54345346
邮箱:fzghb@admin.ecnu.edu.cn 传真:021-242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