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高教动态》2015年4月14日

发布者:许文洁发布时间:2015-05-21浏览次数:48

【上级精神】

  

u李克强: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根基

4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陪同下在吉林省就一季度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作要有新措施。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要多了解生产一线情况,从微观看宏观,从局部看全局,准确把脉经济走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先后来到长春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长春灯泡电线公司车间、吉林大学等地进行调研。在长春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李克强听取吉林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项目储备情况汇报。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李克强详细了解企业技术研发和开拓市场情况。之后,李克强走进长春灯泡电线公司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经营成本、员工收入和社保等情况。

在吉林大学,李克强走进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科研项目进展和应用前景。他说,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根基,也是产品和装备升级的支撑。搞基础研究就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沉下心来搞研究、实验,才会有大发现、大创造,希望大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多出成果。国家要深化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李克强与即将去西部地区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创客互动交流。他说,大学生第一位的是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通过创业等社会实训,让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更好地服务社会。政府、学校和社会都要营造良好环境,使更多人靠就业自立、凭创业出彩。(中国教育报,412日)(搜集人:高丹丹)

u教育部今年工作未单独提到985211工程建设

根据记者检索,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工作要点中,未单独提到推进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表述。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近年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中,均会部署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情况。

  此前,有关教育部废除“985”“211”的争议曾引发广泛关注,当时,教育部新闻办公开回复称,“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正研究推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意见

  今天上午,教育部也公布了“掌门人”袁贵仁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全文。

  袁贵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袁贵仁称,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委深入研究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

  据袁贵仁透露,主要涉及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

  要改进国家支持一流大学的管理方式

  “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进,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袁贵仁说。

  业内人士分析,211工程和985工程或被“废除”引发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211工程和985工程给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造成高校发展上的不平等,国家需要废除这种身份壁垒。

  在去年11月举办的2014年省部共建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也谈到,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

  杜玉波为此举了“2011计划”的例子,“‘2011计划’提出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只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体。”

  在今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就专门提到“2011计划”,要求“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腾讯教育,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高校动态】

u清华大学:“他为她项目正式启动

致力于全球性别平等的他为她(HeForShe中国项目启动仪式1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现场近百名学生登陆联合国妇女署官方网站在线承诺支持性别平等。

  承诺书写道:性别平等不仅是女性议题,更是一个亟待我参与的人权议题。我承诺,对所有妇女和女童面对的暴力和歧视采取行动。

  联合国妇女署区域主任罗伯塔·克拉克在开场致辞中说,虽然承诺只是形式,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形式可以让人们思考能为性别平等做哪些努力。

  男性可以在很多领域行动起来,罗伯塔·克拉克举例说,他们可以站出来反对发生在校园里、工作场所、公共交通上以及网络上的对女性的性骚扰和暴力。他们可以拒绝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还可以摒弃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思想,分担家务活、照顾孩子……

  联合国妇女署于20149月发起了他为她全球倡导活动,动员男性参加到消除社会和文化壁垒,实现全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运动中来。此项活动目前已经获得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男性的支持。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张毅说,性别平等运动不仅仅对女性实现平等有进步意义,对帮助男性打破固有的关于男性气质的教条,推动多样化的男性性别角色和性别期待,实现男性自身的性别自由,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加该活动的学生对性别平等也有自己的见解。清华大学研究生龙亦凡认为,女性在中国面临很多歧视,比如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男性。其实班里优秀的女同学很多,如果给她们公平的机会,她们会比男生表现得更出色。

  23岁的清华大学研究生袁博表示,实现性别平等,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等将来我有了妻子,我绝不会让她为家庭而放弃事业;等将来我有了女儿,我也会更尊重她的选择。

  参加此次活动的全国妇联国际部部长牟虹说,如果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那么每个成功、幸福的女人也都需要有支持她、关心她的不平凡的男性。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一定需要男女两性的真诚理解和相互支撑。(新华网,412日)(搜集人:高丹丹)

u中国人民大学:“LEAD计划”,展翅不一定能高飞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LEAD(生涯引领)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将从4月持续到12月。在此期间,由就业指导中心聘请的众多行业精英将担任职场导师,带领学生组织一对一指导、职场培训和观摩、岗位实习等多项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及自身,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LEAD计划”分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走向完整:通过品德养成、素质提升计划,塑造人格完整的学生。第二层次——走向生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职场锤炼,实现毕业生生涯理想。第三层次——走向幸福:通过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生涯发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成就幸福人生。

  “导师不但着眼现实,从短期视角告诉我们求职简历怎么写、自我介绍怎么说;更立足长远提示我们要做好规划、总结,创造、抓住机会,还要学会吃亏;最重要的是,导师让我知道做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人是多么重要。”首届学员陈泽岚说。

“第一期‘LEAD计划’结束了,但我们觉得远远不够。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对职场和行业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更明确的职业定位,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能够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而迅速转变思维方式、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和素质。”对于第二期计划的开展,学生表示十分期待,“预祝第二期‘LEAD计划’圆满成功,也希望参加第二期的同学珍惜这份缘分和福气,用心记、用心学,肯定会受益匪浅。” (中国教育报,413日)(搜集人:吴松)

专家观点

u李义平:应怎样创新政治经济学? 人大教授:包容一切有益成果

应怎样创新政治经济学

如何坚持并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里谈几点认识。

  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在一些人心目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归为意识形态学科。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确实承担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任务。但是,其功能显然不止于此。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位为意识形态学科,那就等于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和经济学层面问题这一重要领域拱手让给西方经济学。这显然是不对的。

    社会对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政府的需求,另一个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需求。政府对经济学的需求包括社会经济体制选择、经济体制变革、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等。作为个体的人对经济学的需求主要包括用经济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可行方案等。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个体而言,经济学的有用性都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相对抽象的层面,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另一个是具体操作的层面,即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更好地占领经济学阵地,就必须在这两个层面满足政府和个人对经济学的需求。

    实际上,马克思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满足当时工人阶级的需求出发的。正是因为《资本论》满足了当时工人阶级的需求,其有用性得到工人阶级的广泛认同,才在欧洲大陆和整个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马克思不仅从运行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由表及里,提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谈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时,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生产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经济体制,就是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组织社会生产。《资本论》第一卷的副标题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的副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的副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这样,《资本论》就详细而生动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全部过程。仔细研读《资本论》,人们几乎随处可以感觉到它对我们理解当代市场经济的启迪。例如,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实现是一个惊险的跳跃的论述,告诉我们企业必须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滥发纸币的危害。马克思提出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对率先创新的回报,微观层面的创新是市场经济下的自觉行动、需要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革;马克思特别讲到了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的形成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其前提是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都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这些分析说明,《资本论》实际上是深入分析阐释市场经济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就要更多地从以往教学和研究中注意不够的方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从经济运行的层面研读《资本论》及其他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研究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发展就是生命力。任何学科只有不断解释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生命力。因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对于在发展中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恩格斯和列宁作出了示范。马克思在世时仅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其余两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由于第三卷出版的时间与第一卷已经相隔27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变化,特别是证券交易所和股市方面的发展,恩格斯对这些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补充了自己的看法。1916年,列宁写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特别研究了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资本输出等在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没有出现的新情况。

  今天,西方经济学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在经济实践中的有用性,在于它是随着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现象而不断发展的。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性首先在于它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是研究人类行为的,而且是在发展中研究的。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并不牢固,具有无法弥补的局限性,但其优点在于对实际问题有一定解释力。如果不研究新问题,如果不发展,它应该早就被时代抛弃了。

  从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到现在已经过去148年了,近乎一个半世纪,整个世界的经济、科学技术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不仅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在调整,我国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保持和增强生命力,必须研究这些变化了的情况,必须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增强自己的有用性和解释力。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火热的改革发展实践,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发展。比如,提出并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贡献了智慧;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围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论证;深入阐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围绕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大量对策性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其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蓬勃朝气。虽然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比,经济学研究还有些滞后,很多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焕发出更大活力。

包容一切有益成果

  马克思的《资本论》之所以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不仅在于他选择了当时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英国,直接置身于火热的经济实践中,而且在于他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汲取和借鉴了他当时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才是他自己的原创性贡献。他还借鉴了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魁奈参照人体血液循环绘制的再生产运行过程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开放包容和吸收借鉴,可能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也是在开放和竞争中发展的。西方经济学有很多流派,比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等,各流派之间不仅互相竞争,以争取政府和个人的关注和需求,而且互相取长补短。西方经济学确实有其局限性,但不能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是可以借鉴的。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有解释力,那么,我国学者就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经济实践中去,像马克思一样汲取和借鉴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各门学科一切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且努力把教材和著述写得更生动、更有用、更接地气。应当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努力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对实践作出科学解释、给出有用指导,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民日报,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u张学炬:重点高校打破终身制谁来做裁判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政府研究同意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政府决定,对列入重点建设的高校打破终身制,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动态调整。

  据报道,此举是浙江省政府本着育强、扶特的精神,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而采取的措施。

  无疑,这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加强对高校的管理,试图达成能者上,庸者让的效果,激活高校内部活力,从而整体上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应当说,这一思路符合当前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精神,值得为之点赞。

  但是,我们同时还应注意到这项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重点高校的晋评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裁定权还是在政府手里。在笔者看来,除了肯定这项改革的方向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高校优胜劣汰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定标准?评价的主体又是谁?

  在改革的初期,应该把这些标准制定好,切实厘清政府和学校的权责界限。各个高校参与考评,应把自评、他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并给予学生发言权,因为学校办得好不好,学生很有发言权。另外,高校的科研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业水平,也应该列入考核的硬性指标。针对考评问题,还应该成立专门委员会,掌握独立的评价权,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

  至于政府,更应该承担的是监督责任,加强对各高校的引导,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避免出现各个高校为竞争而竞争,无法形成自身办学风格和特色的情况出现。否则,就违背了这项改革的初衷。(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中国教育报,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新闻纵横】

u新预算法:高校的挑战与机遇

20148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改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中以高票通过。政府全部收支、预算信息公开、绩效预算、跨年度预算平衡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五项要求第一次被写入法条。

  在国内公办高校中,也酝酿着一场预算改革的浪潮。没有预算,就不能开支,新预算法对大学的预算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高校预算改革提供了遵循的依据。

  晒账单到把所有收支关进预算的笼子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发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2014年,教育部首次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明确要求,从当年729日起,高校必须公开包含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等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前不久,教育部发布《2014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表示将研究制订《学校财务公开办法》,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范围,切实加强师生和社会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从20112015,中国公办高校的钱袋子,终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对外揭开面纱

  新预算法第1条就将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作为预算法的基本准则和立法目的,大大提高了预算公开透明的法律地位。

  过去高校预算可能仅由财务部长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做报告,大多数师生对学校财政资金预算并不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金荣学认为这种情形即将被改变,根据新法规定,高校预算将公开,且公开时间要求严格,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在基本建设、修缮项目、设备采购、以及大宗消耗性货物服务集中采购方面的社会公开义务。

  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高校利用自身资源获得的资金都属于公共资金,公共资金的来源和用途都要向社会公众公开,对社会公众负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认为,增强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让民众知晓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才能让公众参与进来,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除预算公开之外,新预算法还要求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内,实行全口径预算,这是高校目前按新预算法实施最为完整的一项内容。

    “有些高校的二级部门,预算刚刚报出就申请追加预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总会计师王建鸿指出,以往高校预算缺乏必要的刚性,不能够发挥预算的正常功能,就会导致贯穿全年的预算调整。对此,新预算法从立法上限制了自由裁量权,也能够迫使包括高校在内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一个相对规范的轨道里运行。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使得预算成为刚性的约束,预算才能真正发挥其管理、控制作用,以及引导各部门、单位、个人行为的作用。陈志勇认为。

  大众对高校经费去哪儿了的质疑,促使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不得不加快规范财务预算制度、严格审批报销制度,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黎江虹看来,从大学科研经费报账困难到预算报告的完善,到经常有检查组来检查,就是新预算法先进性的一个反映。现在高校老师报账的严格实际上预示着财政资金是不能随意使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缩小寻租空间,净化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帮助。

  推进高校管理能力现代化先管好钱袋子

  新预算法所蕴含的这些规则的变化以及理念的变化会带来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连锁反应,从而倒逼高校提高管理能力,推进管理现代化。

  要有效支撑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发挥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预算管理不能成为高校的短板王建鸿表示。从2014年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预算编制工作,学校财务部门与各二级单位共同研究预算编制,每项工作、每个专项逐个论证,最后还要接受校党委常委会的质询和逐项审议。为提升预算的精细性、科学性、前瞻性,王建鸿在预算编制布置培训会上,亲自为各单位负责人和预算编制人员讲解预算编制理念、思路、政策和口径。完整编报预算、优化收支结构、三维细化预算、推进支出分类、硬化预算约束、推进预算公开、强化技术支撑,这些都是2015年学校预算编制中要完成的工作。尽管预见到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还会需要频繁的沟通协调和讨论,王建鸿对完成目标仍然保持信心。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大学预算和预算管理必然成为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2014年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所高校综合改革方案获批,拉开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方面,北京大学在预算制定中加入教代会、工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机关预算进行论证的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则启动综合预算改革,深入推进院为实体,通过将部分财权下放,让改革试点院系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权力,从而激发院系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可以说,很多高校已经在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诚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所说,新预算法对国家财政经济领域以及政府部门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对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应抓住契机,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办好事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现代大学管理水平。

  深化预算改革需要人才培养作保障

  新预算法的实施,揭开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序幕,承担着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与责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知识面宽广、能力突出的高端财税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财政学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指出,这就要求高校紧密跟踪财税体制改革的动向,不断更新和改革财税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培养和造就熟悉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的人才和后备力量。

  预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学生要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积淀,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实践需要。陈志勇说,仅仅更新教材远远不够,新形势下,相关专业学生需要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合理化,整体素质更高、更有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事实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财税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等专业要打破大一统模式的培养方式,需要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岳军在谈到当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由于高校专业教学与现实中的具体管理脱节比较大,财税专业毕业生甚至部分教师对预算管理和执行等问题并不了解,因而毕业后的学生必须经过社会适应期,才能进入实质性的管理过程。问题是如何缩短这个过程,提高学生对预算的认知能力才是改革的重点。这是当前预算管理人才培养改革面临的关键所在。(中国教育报,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u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上海完善高校资助体系

近日,上海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暨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表彰大会上传出信息,2014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共资助学生196.8万人次,资助总金额24.13亿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终身发展机会,成为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目标。会上,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揭牌。

2014年高校资助总金额24.13亿元

截至20141231日,67所上海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102228人,占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16.19%。上海普通高等学校共资助学生196.8万人次,资助总金额24.13亿元。其中,主要资助项目有:奖学金奖励35.84万人次,奖励金额9.23亿元;助学金资助27.02万人次,资助金额5.56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07万人,发放金额1.33亿元……其次还有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奖励资助。

同时,上海各高校高度重视深化资助育人的内涵,弘扬正能量,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热情。在受资助的学生中,有的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示出中国大学生的良好风采,有的通过自主创业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有的在科研学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国际上取得佳绩。

据了解,各类奖助学金既激励了先进,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2013-2014学年,市属高校共有55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000名学生获得上海市奖学金,13834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除了进一步健全资助工作政策体系,上海市教委还高度重视提供人性化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度,本市专门将有关资助政策放入高考指南和中招指南,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释疑解惑,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影响报考。同时,市教委开通了上海学生资助网,融政策解读、通知公告、学生在线申请等实用功能为一体,为学生了解政策、办理相关事务提供更多便利。

u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揭牌

本次会议上,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据介绍,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全学段资助管理工作,各区县相应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正式成立,有利于进一步统筹安排资助工作,合理使用资助经费,为继续做好本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市教委指出,上海将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终身发展机会,不但要公平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更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进本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悉,复旦大学和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2014年本市高校资助工作特色学校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上外贤达的获奖学生代表,分别讲述了感恩成才 资助圆梦的励志故事。(上海教育新闻网,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域外采风】

u数字化高科技应用在校园中普及澳专家称要正视其利弊

随着校园中数字化高科技应用的普及,很多人认为这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49日刊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迈克尔·亨德森(Michael Henderson)的最新研究成果称,应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数字化高科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亨德森说:“数字化高科技资源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要认清其中的利弊。”亨德森调查了莫纳什大学超过1600名本科学生,他们认为数字化高科技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核心元素”,但他们却不太清楚数字化高科技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大学教学本质。亨德森认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让学生通过技术方法完成学习目标,掌握多种技术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了解数字资源的用途。

  亨德森表示,在有关数字化益处的问卷调查中,有46.9%的学生认为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学习;有32.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点更具灵活性;有30.6%的学生认为可以节省时间。这些证据可以证明数字化高科技在教学中的益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声音, 即数字化高科技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有学生认为数字化高科技容易分散注意力,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化高科技非常困难,数字化高科技不利于学术写作等。亨德森强调,只有正视数字化高科技的利弊,才能让它在高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报,413日)(搜集人:高丹丹)

u英国大学校园体验排行榜出炉巴斯大学名列榜首

日前,由《泰晤士报高等教育》进行的英国大学生“校园体验”年度调查结果出炉,英国巴斯大学名列榜首。这项调查显示,巴斯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全国最佳”。调查评估范围包括教学、校园设施、行业联系和便利生活设施。近14700名全日制本科生参加了今年的调查。去年的冠军,谢菲尔德大学,今年落到第三位,排在拉夫堡大学之下。巴斯大学去年排名第二,有11000多名本科生。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今年分别名列第四、五。萨里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今年跻身前十名,而诺丁汉大学、邓迪大学和杜伦大学则被挤出前十。大学生校园体验调查已经进行到第十年;今年参与调查项目的是青年市场研究机构YouthSight。去年一项类似的调查,全国学生满意度调查发现,过去十年来英国大学生对上大学期间各方面体验的满意度持续升高,尤其在学术支持和学习成果考核等方面。纳入分析的调查样本包括历年来200多万名读大学最后一年学生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中新网,410日)(搜集人:吴松)

  

            编辑:李曼                                         审核:王文健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电话:021-54345426;021-54345346
邮箱:fzghb@admin.ecnu.edu.cn 传真:021-242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