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从头越:设计学院全面酝酿综合改革试点
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部分单位先行先试,逐步积累、推广成功经验。设计学院便是其中之一,其使命是通过推进本单位综合改革,实现转型发展。
我校设计学院历经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业已成长为上海乃至全国一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设计学院,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国际化办学以及参与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和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社会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国内艺术与设计院校的前列。
但是在大学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社会对高校期待越来越高的今天,我校设计学院没有“小富即安”,而是给自己确立了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设计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学校有关改革发展精神,在全面总结和分析前十年办学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力争通过系统的综合改革,实现学院的转型发展,为学院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设计学院对于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淡化,而是主动应对,想方设法,寻求对策。其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以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为核心,以国际化办学为龙头,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破题为抓手,力图重点打造具有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全面提升学院及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设计学院确立了以“一个核心、两个转型、三大融合、四化建设、五项保障”为框架的综合改革基本思路。
设计学院综合改革以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定位在培养国家和城市建设发展所需的高端创意创新设计人才,即培养具有面向未来及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基于设计专业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对未来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该院重点从审美眼光提升、设计逻辑思维的训练、实战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在从发现到认知再到创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我校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积淀与传承的大学,设计学院依托于学校优质的人文学术资源和高端的学术文化平台,将社会责任的担当、文化视野与素养的提升和独立自由的灵魂塑造,作为学院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
为了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中最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设计学院力图在改革中实现两大转型、三大融合。两大转型是指实现学院从规模化办学向精品特色建设转变、从目前国内设计院校普遍实行的职业化教育体系向大学教育体系转变。三大融合是指设计学院在坚持学院人文设计的核心定位和基本教育理念的框架下,以设计与艺术人文的融合、设计与先进技术的融合以及设计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叉融合作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为此,设计学院积极推进自身的“四化建设”,也就是“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精英化”建设,并以此来架构设计学院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框架。
精品化建设针对的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规模的设定问题。保质减量是学院精品化建设努力的方向,逐步控制和缩小学院的招生数、有效控制学院的发展规模、坚持小班化教学的方向。特色化建设一是指学院以人文设计和追求审美品质的人才培养为整体特色;二是指专业特色的建设,而专业特色的建设将从“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两个方面着手。所谓“重点突破”是指选择一到两个专业,通过特色化的建设,使之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准。所谓“全面提升”是指学院所有的专业都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使之能在周边院校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国际化建设旨在结合学院的内涵建设,一方面加强和提升学院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另一方面是借力弥补学院的专业短板和教学水平差距。对于设计学院来说,国际化办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即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机制以及优质资源,倒逼学院向世界一流的设计教育水准看齐,借以提升学院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水准。国际化办学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相反,设计学院将在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努力在西方载体、中国文化和时代精神及当下语境的融和之中探索并建立起真正属于中国未来的设计语境。设计学院国际化办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人才国际化、教学体系与标准国际化、教学管理模式与环境国际化、学生管理与服务模式国际化的办学格局。
在学院目前本科和研究生双学位项目已经达到所有专业全覆盖的基础上,学院将以开设全英语课程专业为抓手积极推动吸引境外留学生来校修读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的双学位合作项目。设计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另一项创举是,不但引进国际院校的师资全面参与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还引进了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资源的外教,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估工作。
精英化建设的主旨是要建立起一支精英化的师资队伍。队伍建设是设计学院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设计学院改革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设计学院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其主旨是以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定编定岗,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员工的特长,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与此同时通过严肃合理的考评制度及人才引进与退出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与合理流动,并使之成为学院人才流动的常态。在矛盾最为突出的职称评定问题上,采取校聘和院聘并行的双轨制,使职称评定这项对师资队伍建设至为关键的工作,更加符合设计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更加符合学院发展的长远利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未来。针对设计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结构特点,设计学院将制订覆盖学院全体青年教师的专项培养计划,其要点是在帮助每位青年教师确立中长期的教学和科研方向与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出国培训、读博、老教师和外籍专家及国内一线设计师帮带等多种方式的培养计划。同时有计划地在实际工作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人品好且懂专业的优秀管理人才,以确保学院今后的长期建设和发展后继有人。设计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院改革和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针对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短板进行补缺;二是引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领军人才;三是引进能够实际推动学院各项改革工作并能够为学院带来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的外教及国内外一线的设计师。
设计学院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除了强化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与提升的同时,并不淡化其原有的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特点。据了解,设计学院社会服务体系和机制改革的重点将放在针对市场需求,并结合学院现有的人力和人脉资源,以产学研联合体的模式,建设一个平台与四大中心,即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双创平台以及直接面对市场的四大设计服务中心:城镇与乡村更新规划设计中心、视觉系统设计中心、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品牌与时尚设计中心。平台与中心建设的重点将放在与市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战项目与设计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
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设计学院积极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学院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建立起了具有设计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举院体制”。据了解这项改革工作已在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设计学院今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既关注改革方向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研判,又注重改革方案落地实施举措的制订,我校设计学院以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积极酝酿学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力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为学校整体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田波澜、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