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高教动态》2015年4月21日

发布者:许文洁发布时间:2015-05-21浏览次数:105

【上级精神】

u教育部上半年对直属高校巡视

从教育部网站了解到,教育部上半年将派出10个巡视组分别对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8个直属高校和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等2家直属单位开展巡视。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上半年巡视工作动员部署和学习培训会上表示,要勇于正视问题,把巡视工作放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不断推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袁贵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巡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育系统在遵守党的纪律、落实两个责任、重点领域治理、纠正四风问题和选人用人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育巡视工作自身在方式方法、成果运用、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袁贵仁要求,2015年教育巡视工作要聚焦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围绕四个着力,加快节奏频率,聚焦重点问题,强化震慑遏制,努力营造教育系统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要从明确巡视重点、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成果运用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有效做好工作。要严明纪律、严格保密、严肃管理,加强巡视干部自身建设,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严查严管新常态、自我约束新常态,筑牢思想防线,明确行为界限,划出纪律红线。

根据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安排,上半年派出10个巡视组分别对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个直属高校和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等2家直属单位开展巡视。(人民网,420日)(搜集人:高丹丹)

u刘延东: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和座谈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提供各类艺术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刘延东先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她充分肯定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建设和艺术教育的成绩,指出艺术教育是引领社会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弘扬中国精神、中华美德、中华优秀文化。

  刘延东强调,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扎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彩人生。

  刘延东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将艺术教育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开齐上好艺术课,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要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特别是农村缺师少教问题,不拘一格聘请名家大师进课堂。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刘延东要求,要发挥专业艺术教育的高端引领作用,培养更多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名家大师,创作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伟大作品。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对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打好特色牌。要改革艺术类考试招生制度,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推进阳光招生,把好入口关。要强化实践育人,提高人文素养,选好人才培养切入点。要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出思想献良策,建好思想库。(新华网,419日)(搜集人:高丹丹)

 

【高校动态】

u中国政法大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中国政法大学以大学章程为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促进高等教育法治化、规范化。

  以学校章程为“基本法”,统领依法治校工作。通过章程的“立法”过程,肯定和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规范和促进学校事业顺利发展的制度保障。在章程制定、实施、修改中,积极组织全员参与,广泛讨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章程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升华学校发展的愿景和共识,凝聚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使《章程》建设成为学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凝聚共识、增进和谐的有力推手。提高规章制度建设质量,依据《章程》定期对全校各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形成以《章程》为学校“基本法”,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金字塔式”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制度依据。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良法善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履行从严治党责任,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集体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确保大学办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使校长依法独立负责行使职权。改革学校行政权力的制度环境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创新决策程序,确保校长通过校长办公会议行使行政权力,保证行政组织系统的执行效率。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构建权力监督体系,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探索和实践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模式,将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实施教师代表、教代会代表、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会代表列席党委常委会制度,畅通师生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成立行政投诉中心,制定师生听证、申诉制度,依法依规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依法编制主动公开事项清单,回应公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制定对公共利益或师生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时,必须公开征求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中国政法大学,420日)(搜集人:唐薇)

u中国地质大学:对口支持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日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友好协商,达成对口支持框架协议,这是两高校在2003年以公办民助方式联合举办独立学院基础上开展的再次深度合作,也是全国转设民办高校中获得原主办高校持续帮扶的首例。

  根据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参照湖北省教育厅彩虹学者计划,可选派正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和副处级以上管理干部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任职,帮助和支持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修、培训或挂职锻炼。

这是两校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的体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陈齐平表示,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全方位支持。20145月,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成为一所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此番以建立重点帮扶关系继往开来,体现了湖北省政府和中央部署高校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有利于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新闻网,420日)(搜集人:唐薇)

u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今天,清华大学发出倡议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郑重征集首批共同发起单位。

  清华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华大学走出了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等一批创业型人才。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当前清华大力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杨斌表示,清华大学愿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法,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共享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支持性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推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国际交流,努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卓越人才,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观点

u别敦荣: 漏开公共课 如此疏漏不可谅

  据媒体报道,某高校60多名大四学生无法毕业,原因是学校漏开了大一应当修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了弥补这一失误,学校安排学生用两天时间补完一学期的课,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在外实习,无法参加学校安排的补课。对于这件事,学校的解释是: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有人认为,学校固然有失误,但进行了补救,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毕业,不必过于追究。而且,学校的解释也有道理。笔者以为,这样的失误反映了学校教学与管理控制失灵,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失效,根本原因在于质量意识淡薄,视教学工作如儿戏。

  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完善教学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如今看来,确有高校没有切实贯彻执行,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流于形式。否则,就不会出现漏开公共基础课的低级失误。只要相关院系和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在开课、排课时认真核对,在学期末或学年末严格复查,漏开课程的问题很容易避免。即使发生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补救,断不至于拖到临近学生毕业才发现而仓促应对。

  以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说起来简单,但到了教学实际,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于细微处见精神,抓住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不留死角,不出纰漏,靠严格细致保证质量,牢牢守住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必须尊重并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一般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类构成。课程的构成方式反映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因此必须在学生开始修读专业课之前开设。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如果漏开公共基础课,可能给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这种影响远不是毕业要求中少了几个学分那么简单。学校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尽管为学生拿满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提供了便利,使大部分学生按时顺利毕业,但却是很不严肃的。往严重了说,学生固然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但这样的证书又有什么质量可言?如此的办学态度和做法又何以取信于社会?这是对人才培养方案权威性的亵渎,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行为的轻视,是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藐视。出现这样的问题,高校应小心应对,补救措施应严肃,而不是敷衍学生、糊弄社会,装装样子、走走过场而已。

而且,扩招也不能成为高校突破质量底线的借口。扩招中有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有些失误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因为它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扩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成为高校探索高效率、高水平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的动力源。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达到了37.5%,但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属比较低的,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对高校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强化质量意识,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尊重规律、敬畏规律,向教学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很大程度上,守住了教学质量的底线,也就保证了高校的育人质量。 (作者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新闻网,420)(搜集人:唐薇)

u瞿振元:发展在线教育应有理性思考

当前,“互联网+”是个热词。“互联网+”正影响并改变着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中发生了新变化、形成了新格局、出现了新业态。同样,“互联网+”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当前席卷全球的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就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在线教育模式到底能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什么改变,又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首先要看到,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席卷全球、蓬勃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慕课借助技术的力量、资本的助推和市场的机制获得迅速发展,它与现实的大学课堂、社区培训体系尤其是与各类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支撑这些网络平台的互联网运营商联盟,共同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在线课程。慕课使那些原本属于全球顶尖大学的优质课程,通过互联网一下子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这种历史性的转变,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启了学习革命的新纪元。同时,它对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不过,在肯定在线教育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如何抓住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做好“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在线教育,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做到满腔热情、头脑冷静、蹄疾步稳。

  发展在线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本质。当前,有些在线教育过度关注技术而忽视课程本身,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其实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任何教育技术的运用,最终都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认为:“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在线教育的发展,应以满足学习者需求、提升学习者素质为要旨,也就是应从技术思维走向人文思维。换言之,发展在线教育必须从更多关注信息技术应用转到更多关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让受教育者在虚拟空间达成学习愿望,使其做人做事的能力达到新的高度。进一步说,信息技术只有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才能真正与教育深度融合。当前,在线教育要走得更好、更远,必须重视教育的本质。

  发展在线教育必须重视政府的引导。目前,推动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是三种力量:教育创新的力量、技术革新的力量和市场运作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在发展在线教育时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的引导非常重要。发展在线教育既需要发挥好学校、社会、市场的积极作用,又需要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保证正确发展方向。对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来说,政府尤其要通过引导,防止各方面力量一哄而上、各搞一套、自成体系,生长出一批“小土豆”而形不成“大规模”,最终在与国外在线教育的竞争中被“一网打尽”。

发展在线教育必须重视价值观的差异。任何教育都有意识形态属性,任何教育输出都伴有价值理念输出。以慕课为例,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开放的,其课程总是或隐或显地包含着文化和价值的基因。现实生活中,一些西方国家就是通过教育渗透和输出来实现其国家意图的。因此,我们在发展在线教育时,应引导学生学会甄别、学会选择、学会判断。我们的大学也不能因简单地加入某些慕课联盟而忘记自己价值守望的使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棋局上,我们需要价值引领,而不仅仅是技术跟随。(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授)(人民日报,420日)(搜集人:高丹丹)

【新闻纵横】

u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调查

近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初步实现网上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教育部将进一步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工作流程,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

  国务院自2003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十多年间实现了野蛮生长。同时,因中外合作办学不规范而导致的问题在近些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屡见不鲜。在第五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刘德斌一上台就提出了为什么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这一追问。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按照政策设计的初衷,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发挥鲇鱼效应,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然而,在疯狂扩张的背后,中外合作办学是否真正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质量参差不齐,让人无从选择

  201411月南京邮电大学违规开设合作办学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叫停。据通报,从20077月起,南京邮电大学未经批准即以该校海外教育学院为招生主体,违规面向社会开办涉外办学项目,违规招收高考落榜生,学员前3年在国内学习获得英方HND文凭,第4年到英国大学就读,获得学士学位。2007-2010年期间,该校违反规定招生89人赴英国攻读学士学位。2009-2012年期间,该校违规招生69人,留学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国攻读学士学位。南京邮电大学违规招收上述两批学员的行为违背教育部相关政策规定,导致参加项目的学员获得的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回国后无法认证。

  根据教育部规定,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无法得到认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盛兵,曾对广东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经统计后发现,广东省有半数的中外合作项目在没有得到教育部和教育厅批准的情况下就投入招生。而之所以缺少监管,是因为合作办学项目市场的混乱。

  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留学顾问、金东方美国部技术总监张伟用分析,目前市场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由教育部或者教育厅审批后可以招生,并纳入统招计划;一类是学校单独招生,中方院校和境外院校签订学分互认协议,这类项目的学生可以拿到境外院校的学历或学位,但能否获得教育部的认可,要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查询;还有一类是出国留学培训,虽然说是中外合作办学,但实际上只是出国培训,比如很多预科就属于这类性质。

  现在很多自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说白了只是语言培训班,国内外两所学校没有实质性合作。很多学生在国内大学读一年,然后去国外大学读几年,拿一个国外大学的文凭,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有的合作项目是由相关公司承包,只不过挂靠在大学旗下,利用学校的名气招揽生源。张伟用对记者说。

  高投入为何成了鸡肋

  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的王宏(化名),现在回头想想读中外合作办学并非物有所值。

  王宏所读的欧美学院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领导下的二级学院。该学院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加拿大麦荻森海特学院(Medicine Hat College)合作办学,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我当时读的中加合作班学费是每年1万元,感觉比好的本科还要贵。王宏告诉记者,但是,我感觉这种合作办学并没有实质意义,我所学的专业是旅游与酒店管理,我们所用的课本是普通中文课本,给我们上课的教师也不是外教,我们营销课程的老师是从燕山大学外聘的一名副教授,他并没有先进的国外教育的理念。在他看来,中外合作办学只是一个噱头,学校招生时宣称采用英文教学、可以直接去加拿大上学,当时很多人是冲着可以去国外读书才报名的。

  毕业时,王宏所在班级不到十分之一的毕业生去了加拿大。之所以如此,王宏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感觉通过几年的学习并没有大的收获。另一方面,出国意味着一笔不菲的费用,例如去荻森海特学院每年大约要花12万元,而且这些学校只是加拿大的二流学校。

  记者又调查了青岛科技大学所属的二级学院中德学院,学费每年高达2.8万元,大部分学生最后是在青科大读完,毕业发的是青科大的文凭和学位。在校期间成绩特别优秀,德福成绩和本科期间所有成绩平均分大于80分的学生才可以在大三时出国留学。其实,为了出国不必来中德学院,在国内读任何本科都可以通过参加德福考试申请去德国上学,只不过中德有两名经常办这种业务的老师,比较方便而已。该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问题,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还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北京某高校的合作办学学院,目标是引进欧洲的工程师体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通用工程师人才。

  但是就读于该学院、面临毕业的小胡最近却有点迷茫。她告诉记者,该学院集中了大部分的高分学生,相当于理科试验班,其中很多学生当年的高考分数可以读清华。然而即使如此,他们找工作却并没有优势。

  记者在该院学生的课表中看到,语言类课程总共有64个学分,而实践类课程加上军训只有22个学分。小胡对记者介绍,他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比其他院系的学生要多不少,诸如企业管理、法律等课程他们都要学。很多从法国过来的教授不能常住,因此一门课两周甚至一周就要讲完,在纯法语授课的环境下,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吸收、学习。花在基础课程上的时间多了,用在实践上的课程就少了。法国的学校有自己的工厂、实验室,实践资源特别多,几乎是一名项目老师只带一名学生,再加上理论基础很扎实,因此培养出来的通用工程师整个欧洲都认可。而在我们中国,只引进课程,却没有进行资源投入,师资和实践资源缺乏,项目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老师比较少,因此我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找工作自然不占优势。小胡说,其他院系因为课程少,可以有更多时间跟随导师做项目,反而对技术的掌握更精、更深。因此在找工作时我们遇到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

  小胡告诉记者,现在回头想想,觉得中外合作办学幌子很靓丽,但里子却不光鲜,让很多像她一样的学生产生了一种鸡肋的感觉。

  发挥鲇鱼效应,促进高教发展

  虽然任何事情走向成功,都要不断试错,但是教育的试错代价太大,我们需要慎重和不断反思。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说,我国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取长补短,引进和发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然而,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据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有关资料显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教育资源总体水平不高,国家关于外教、外方课程、授课时数要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一的规定未能得到严格执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经费、师资和管理等因素影响。

  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认为,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一切改革,如果不是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进行,就很难成功。

  为了保证办学质量,熊庆年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外籍教师的师资认证系统,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格和水平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合作方选派外籍教师的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

  中南林业大学校长助理、班戈学院院长阳志清长期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线。在他看来,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中外合作办学水平评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核等多种手段来规范办学行为,但仍存在多种问题。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新专业时不能只看学校申报的材料,而应深入到学校实地考察。

  从合作的国外办学机构和学校来看,大多数都是国外二流、三流学校或培训机构,实力强、名气大的学校少之又少,不少国外学校打着合作办学的幌子来中国兜售文凭和证书,导致乱象丛生。

  强化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建立起相应的质量评估机制,才能让办学回归正轨。阳志清说,第三方评估要尽快建立起来,邀请该领域专家组成评估库。在评估过程中要对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估并向全社会公布。对达不到要求的学校要做出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的决定,以督促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应尽快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执法和处罚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阳志清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外有很多差异,为了避免水土不服,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用,而不是一味跟风。(中国教育报,420日)(搜集人:高丹丹)

u大学生渐成创新创业“生力军” 期盼政策性引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向高校蔓延。记者近日在河南、四川、浙江、广东等地看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发展,各地开始着力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有的已经初具规模,一些地方政府和高校出台的颇具吸引力的政策,让年轻“创客”们吃下“定心丸”。

  大学生“创客”成为创新创业“绩优股”

  创新创业具有开拓一定的前瞻性和科技研发性,需要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领头,而在校生及新近毕业大学生群体则是科技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88月,刚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王洋洋看到北京奥运会中启用全部用草铺设的巴士车,想到自己关注的“无土草坪”概念,除了回土绿化、屋顶绿化外还能有另一片广阔市场:立体绿化,室内铺设。

  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大资环学院的支持下,20095月,“无土草坪毯”项目得到河南省青年创业基金会的支持,成为河南省青年创业第一批扶植项目。20106月,王洋洋创立的希芳阁公司与华夏海纳风险投资公司联姻,先后取得天使投资100万元,并入驻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去年,希芳阁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全国“建筑绿化”第一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大学生创业“挂牌”企业。

  “近年来,选择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比例在增加。”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认为,“90后”大学生有着相对较好的家庭物质条件,加上各大高校政策的扶持,互联网创业的低成本特性,追求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创业年龄段比“80后”早。

  去年刚从西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22岁男孩李长根,现在已是一名总经理。一直向往创业的他,选择互联网作为突破口,针对在校生排队缴电费的难题,“就地取材”开发一套在线电力缴费系统。这套系统已经于去年10月上线,未来还将扩展为一个校园社区门户,成为学生们丰富校园生活的途径之一。

  好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创新发展离不开好的环境。记者发现,各地政府及高校正积极为创业大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已然成为创新者的坚强后盾。

  2012年从郑州轻工业学院毕业的杨贵松,回忆起他的创业经历直说“挺惨”:“一块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去年11月,通过申请,他入驻郑州金水区大学生创业园,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一站式完成企业注册等事项。目前他与团队开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已进入推广阶段,这项节水环保系统,根据测试每亩节水80%,增产10%20%

  记者在郑州金水区大学生创业园了解到,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去年9月,当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创业园,制定面向五年内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生扶持政策方案,通过项目征集和评审,吸收创业企业61家。

  同在创业园内的河南苗苗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经理耿彭菲,刚刚与杨贵松完成一项合作。耿彭菲说,去年底入驻创业园后,不仅节省房租等开支,更重要的是与创业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联系,“大家有事没事在一起碰碰头、聊聊天,既减少创业初期的孤独感,也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碰出创业的新点子”。

  在国家级“孵化器”深港产学研基地,许多通过深港青年创业大赛、各大高校的创业大赛等发现的创业项目正在“孵化”。

  “实验室是‘孵化器’的源头,基地则是最大的‘创客’。”基地研究合作部副部长曾德云介绍说,在“孵化”期基地提供房租优惠、市场咨询、产业调研、天使投资等服务。目前,基地有总价值上亿元的10多个实验室,免费开放提供给创业者使用。

  创新创业期盼政策性引导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大致是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怕失败、没兜底,是许多打算创业的学子的首要顾虑。对创业者而言,最大的期盼是希望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助推创新发展。

  王洋洋建议,国家层面要考虑好创业体系建设,把握政策导向,引导更多的社会机构承接创业服务,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平台。

  “初创阶段,企业最缺的还是资金。”总部位于四川绵阳的电商代运营企业牛斗网络的运营总监石金忠对记者说。他的烦恼代表了许多中小创业者的共同心声。这反映出在当前的全社会创业热潮中,创业服务业态的发展仍然还有很大空间。

  “美国有超过30万家天使投资机构,但中国目前只有不到1万家。”绵阳思迈创业投资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何晓翔说,有限的天使投资机构主要聚集在一线城市,在中西部地区这样的资源更少。

  此外,对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王洋洋说,学生时期他曾有过两次创业,但结果均不理想。“大学生创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与自己的能力匹配。”

  遗憾的是,在一些大学里,校园招聘会通常是人气爆棚,而创业宣讲会却往往门可罗雀。

  “传统的就业观念亟须打破,新的创业体制要加快形成,才能引导更多人才走上创业创新之路。”绵阳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事业保险科科长曾胜利说。(新华网,420日)(搜集人:高丹丹)

【域外采风】

u英国剑桥大学拟恢复自主招生考试

英国剑桥大学有意恢复取消了近30年的一项入学考试,以选拔优秀学生。英国教育行业杂志《Schools Week》报道,剑桥大学正在就此意向征求高级导师意见,如获支持,有可能在20162017学年招生时要求申请者参加剑桥大学为选拔优秀学生专门设计的考试。剑桥大学说,政府对普通中学教育证书(GCSE)考试的改革将使这种考试“不能成为一个可靠的衡量(考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剑桥大学因此“被迫”改变用这种考试评估学生的做法。

u聚焦海外大学“偏门”课:学屠宰研究哈利·波特

放眼海外,一些英语国家的大学里,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有点偏门但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课程。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由于澳大利亚大学学习时间比较短,通常本科阶段只有三年共24门课程可以学习。研究生阶段1.5年到2年也只有12门到16门课程可以学习,因此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时候,当学生选定了专业以后,大部分可以选择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比较中规中矩,紧密和专业相结合。而另一方面在整个专业的选择过程当中,澳大利亚的大专院校倒是有很多五花八门的专业可供选择,比如说澳大利亚由于大部分的城市都靠近海滩,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冲浪,而整个全世界的冲浪业的年收入也要接近80亿美元,而相应的冲浪管理专业却并不是很多件,因此澳大利亚的南十字星大学就应运而生了冲浪管理专业,当然实际这个专业不是教你怎么冲浪的,主要还是教你如何把冲浪这一项运动作为一项体育产业,进行商业化的管理和推广。这几天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大专院校面向国际留学生开设出了屠宰专业,想想国际留学生远赴重洋到澳大利亚来,学习如何杀猪羊为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屠夫而努力,倒也是印证出了一句话,360行,行行出状元。

据了解,在欧美的一些高校,一些结合学生课外兴趣、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选修课程听起来非常吸引人。比如,乔治敦大学设有《星际迷航与哲学》;霜堡州立大学曾设《哈利·波特与科学》;匹兹学院有《向Youtube学习》等等。

《全球华语广播网》法国观察员万凌虹介绍了法国特色的高校课外活动选修课。

万凌虹:大概会有56门的选修课,一般情况下跟主学科还是有点挂钩的,英语专业的选修课如英语和商业谈判,国际化妆品营销,一年都会要求至少一个月的实践期,要真正运用掌握的知识,这一块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讲,法律专业学生专门到一个大学里面然后进行选修课程,属于消费者保护法的这一块,为期一个月。根据一般的法律条规等判定里面有哪些陷阱、怎样的操作性更规范,围绕一系列的主题进行讨论。还有一些实践课是进入企业工作一个星期。

事实上,法国等国家,在高校里设置实践课其实对学生来说更像是中小学开始的实践课程的延伸而已。

万凌虹:实践课程实际上从初中就开始了,因为我们家先生的大儿子在初中时对建筑学非常感兴趣,当时就已经联系到了一家企业进行培训,实习了一个星期。看他们怎样实际操作,跟工作人员一块看一些东西,可见他们教育界对于实践这一块比较看重。

最后看看美国。《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余浩说,美国高校的实践选修课五花八门,甚至连爬山、瑜伽你都可以选修。

 余浩: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和要求非常的灵活机动,一般某个专业的学生有一些核心的必修课程,但是更多的是选修课程,比如美国大学的本科生一般要在八个学期以内完成120个学分,研究生一般是在36个学分左右,平均3个学分一门课,也就是说本科生要学40门课,研究生要学12门课。其中选修课能够占到三分之二左右,选修课丰富多彩甚至有爬山、瑜珈这样的课程。选修课多的3个学分一门课,但也有不少是一两个学分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跨专业的选择,比如文科生经常会被选修一些理工科的基础课程,反之以然。学艺术设计的可能会选修一些商业管理,为将来自己创业做准备,学商务的也许会选修一些(实践)课,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甚至还有学生为了保证自己在学校中的学位要选容易得高分的课程提高自己的平均分,像我当年留学时曾经跟中国同学开玩笑说,要不然咱就到中文系选修课程去吧好过关,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但是美国大学确实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自由的选修课的组合空间。(中国广播网,420日)(搜集人:唐薇)


编辑:李曼                                               审核:戴勇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电话:021-54345426;021-54345346
邮箱:fzghb@admin.ecnu.edu.cn 传真:021-242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