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精神】
把一部分学生培养成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让他们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和价值,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学创业教育因此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当今这个时代,大学早已不再仅仅是研究、传播、保存、教授纯粹学问,它同时还要承担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大学服务社会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把学生中的一部分培养成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让他们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和价值,无疑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前,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官方统计数字,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高达749万,加上此前几年毕业而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教育部去年12月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但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又需要教育慧眼识才。另一方面,创业会面临种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高校在鼓励学生创业的时候,本身也需要仔细权衡、有选择地培养,不能为了取得创业教育的政绩,而盲目地推动学生轻率创业。目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这项工作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在创业教育上,我们不妨借鉴世界名校的经验。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创业教育,校方1996年专门设立了创业中心,允许学生独立创业、合伙创业,或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创业。除了在创业方面提供指导,在保护创新方面,麻省理工学院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互利的后勤保障。此外,麻省理工学院还拥有自己的技术许可办公室,而且作用明显。这些举措让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创业大学。
创业是可以系统学习的,创业者可以在这种系统学习中被“发现”。我国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正当其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空间,博采众长、科学推进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避免他们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如此长久坚持下去,中国大学也会有发现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和马克·扎克伯格一样的伟大创业者的机会。(教育部网站,3月27日)(搜集人:彭杰)
【高校动态】
注重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学习引导。将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纳入思政课讲授内容,邀请专家举办辅导报告,解读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印发学习材料,通过辅导员周点名、党团主题日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学习讨论、撰写学习心得,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学校新闻网、电视台,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西电梦”专栏,运用滚动报道、评论员文章等形式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同时结合当前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利用微信、微博等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注重示范引领。一是实施“学生党员先锋工程”。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组成“我与西电共成长”优秀党员巡回报告团,推动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基础文明标兵、学风建设模范、服务同学先锋”“身边好同学”等选树先进典型活动。通过校内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形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良好风尚。
注重以文化人。一是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实施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铸魂工程”,定期组织学生到八路军办事处、革命圣地延安等地参观学习;设立“长征路上”雕塑,以“井冈山”“延安”“瑞金”等命名校园道路;排唱“长征组歌”,开设“经典红歌赏析”专题课堂,使学生接受红色资源的感染和熏陶。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终南文化书院和丝绸之路跨文化研究中心,实施“中华文化价值教育工程”。编印《大学生经典名著导读书目》,举办“博雅讲坛”“终南学术沙龙”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报告会200余场;举办“中国文化经典传唱”“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在学生中推行尊师重教的课堂礼仪、互敬友善的宿舍礼仪、谦恭节俭的餐厅礼仪。
注重实践养成。一是强化实践育人。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等实践体验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实践主题调研活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超过6000人,共征集了1300多份团队调研报告。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建设“蓝精灵”志愿服务队、“滴水爱心站”等校园爱心公益组织,实施“阳光助残行动计划”和“弱势群体关爱计划”,重点开展“圆梦微心愿”“向阳花助幼”等40余项志愿公益服务品牌活动,推进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注重制度保障。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印发《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制定《本科生考试纪律与学术规范》《大学生诚信公约》《学生宿舍文明行为公约》《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纳入学院党委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工作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将“三爱”“三节”及诚信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模块化测评体系,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教育部网站,4月1日)(搜集人:唐薇)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学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机器学习算法。这项将量子计算应用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实验工作,发表在最新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物理组织网站等国际科学新闻媒体对此作专题报道。
进入大数据时代,人类产生的电子数据以每两年翻一番的增幅爆炸式增长。据估计,人类在过去三年间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了之前几千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同时经典计算机芯片尺寸难以进一步缩小,计算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受到限制,科学家预测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任务未来或将面临大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巨大挑战。
最近,潘建伟团队发展了世界领先的光量子计算物理实现研究平台,在国际上率先实验实现了基于量子比特的机器学习算法演示。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通过使机器模拟人类学习行为,智能化地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经验,从而改善其整体性能,重组内在知识结构,并对未知事件进行准确的推断,在金融分析、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医学诊断、电子商务等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潘建伟团队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以高维量子态编码经典数据,通过量子逻辑运算制备高维量子态和辅助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通过量子纠缠特性带来的并行计算优势,快速提取出向量之间的距离等重要信息。(光明日报,4月1日)(搜集人:唐薇)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政课堂、学生社区、班团集体、校园文化、媒体宣传之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融入思政课堂,增强理论吸引力。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长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第一门课的第一堂课,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思政课程集体备课,设立专项经费。组建教学督导组,形成了校院两级领导、课程组长、同行听课制度。
融入学生社区,增强思想渗透力。制定《学生社区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社区之家”,实现院系学生集中居住,为院系配置至少一间党建工作室、一间团体活动室、一间发展咨询室、一间辅导员宿舍,提升服务支撑平台。开展“社区文化建设项目”,建设LED大型宣传屏,将新闻联播、人文讲座、京剧、音乐会等引入社区;建设“领导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服务”“社区党建”等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学生社区党员服务计划”,多渠道、零距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难、指导学生发展中。
融入班团集体,增强组织战斗力。开设“支部书记训练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开展“红色领航员”活动,培养立场坚定、品德优秀、同学拥护、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队伍。坚持党建带团建领班建,落实高年级班级建党支部、低年级班级有党员、团支部建在班级,开展“优秀党支部”“优秀团支部”“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推动“促早起”“同自习”“戒网瘾”等互助活动,将学生组织扎根在服务学生成长、引领学生进步之中。
融入校园文化,增强文化感染力。在本科生中开展党旗领航工程,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取得了持续性效果。在研究生中开展“弘德讲坛”“人生•事业•国家”“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等弘德教育,引导研究生思考道德准则、坚定人生信仰。形成“公德长征”大学生公民素质提升计划等20余个校园文化精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深入校园、深入课堂、深入头脑。
融入媒体宣传,增强舆论影响力。实施“党报进宿舍”活动,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报投递到每一间学生宿舍,深入传播主流思想。大力支持“冰岩作坊”、“华小科”等新媒体技术团队,高水准运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华小科”、网站“华中大在线”,高品质推出《校园航拍:华中科技大学不完全印象》等校园精品,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开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在华中大共襄中国梦”“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等10余个时政专题,“校园微故事”“他们的名字叫自强”“教育因您而更美”等10余个校园专栏,引导主流舆论、引领校园正能量。(教育部网站,4月1日)(搜集人:唐薇)
【专家观点】
3月31日,省委书记徐守盛在长沙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学习贯彻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等相关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的建设不仅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深远影响。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梦想。”但是进取的朝气、创新的追求、青春的梦想都必须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为统领,才能把握机遇,激发潜能,创造价值;才能在各种思潮与各种价值的碰撞中,不迷失,不动摇。如何引领青年学子这些未来的主人走入正确的人生成为整个社会需要解答的共同命题。 “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办大学、怎样培养人”正是解好这道题的首要问题。
古人说,太上有立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徐守盛在省委常委会上就高校党建问题作出重要部署,正是立足湖南未来的长远谋划。他曾到湖南大学寄语学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并且勉励当代大学生立德、立志,成人、成才。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筑大学的“精神坐标”,成为徐守盛对湖南青年一代成才的又一行动支持。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思想,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在大学课堂上讲些什么,传授什么,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至关重要。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优良作风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并进一步对学生的行为、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思想,要授予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要把大学课堂建设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系好扣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使“三个自信”不仅体现在日常教育中,也体现在学科建设中。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其理想信念。徐守盛在给湖南大学上“特别一课”时希望学子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员、支持者、参与者,就是希望他们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自觉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积极主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大业。
浪涌恰逢弄潮儿,风好正是扬帆时。只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才能让湖南青年学子的梦与中国梦湖南篇章实现同频共振。(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花声在线,4月1日)(搜集人:彭杰)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数量扩张进入到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新型关系,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以更好履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关键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以建立健全权力清单为抓手,规范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需要同时在“减”和“转”上做文章。要先“减”后“转”,在“减”的基础上“转”。“简”和“减”不仅发音相同,在含义和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减”,就是减少对学校自主办学的不合理审批和约束,原则上讲,凡有利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办学水平的,能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可以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由学校自主决策管理的交给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科技等相关政府部门都要按照这一原则为大学“松绑”,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已经取消和下放涉及高等教育的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梳理和下放现有审批事项,特别是那些“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对于应当取消或下放哪些审批事项,除了继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教育主管部门自我清理外,还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请高校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简政放权的意见建议,这样既可以加大力度,又能够增强针对性。
在“减”的同时也要“转”。这里的“转”就是转变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本质上是解决好“管”的问题。基本方向是,从注重微观管理转向注重宏观管理,从注重事前管理转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从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向注重多元主体合作的共同治理。在“转”的同时,政府应有的作用必须“到位”、不能“缺位”: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统筹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提出依法治校、规范学术组织与行政机构关系、学校与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二要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方式和结构。重视发挥重大项目、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领域,提高教育的宏观投入产出效益。三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要通过制定一系列高等教育标准来完善监管,通过改进对高校的学科评估和教学评估来完善监管,通过高校招生、财务、科研等重要事项的信息公开来完善监管。四要抓好改革试点。鼓励基层首创,逐步积累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总之,作为大学发展的指导者、宏观布局的调控者、教育质量的监督者,政府要更加注重通过综合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手段改进管理和服务。
二、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需要处理好几组关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实质是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书记和校长的关系,要解决好“边界”、“规则”、“修养”三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边界”问题,明确界定职责范围。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保证学校各项任务完成。要建立职责权力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使职责分工具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减少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其次,要解决好“规则”问题,对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相关议事决策规则要有更加清晰、具体的规定,通过完善的程序来保障职责权力的规范行使。党委领导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决策上是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校长履行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责,也是按照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的。第三,要解决好“修养”问题,即加强书记、校长的党性修养和个人修养。这是因为,书记和校长的分工合作,除了需要制度保障外,主观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事在人为。书记和校长要自觉培育养成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包容心态,讲团结、讲沟通、讲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在书记和校长的选任上,注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力求最佳搭档,达到“性格相容、理念相通、坦诚相待、高度信任”。
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上,还要处理好行政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关系。大学必须搞好行政管理,但在学术事务上要“去行政化”,不能大包大揽,要使学校管理团队专注于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使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体现教授治学、遵循学术发展规律。
要处理好学校和院系的关系。适应高校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改造原有行政色彩浓厚的科层制,协调好垂直管理和扁平管理关系,实行重心下移,加强扁平化、模块化管理,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院系能够按照学科领域的特点和规律办出特色、展现活力。
要处理好行政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关系。注重运用协商民主的方式,发挥好教代会、学代会的作用,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保障大学师生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重大决策和改革举措的科学性民主性。要建立健全对高校行政管理中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机制,完善教师、学生申诉制度,畅通师生权利的救济渠道。
三、以建立完善“第三方机制”为重要补充,发挥好社会资源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一是重视社会咨询管理。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董事会往往还是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我国国情不同,但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也要把董事会(理事会)制度作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拓展办学视野、拓宽办学资金渠道,加强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提升办学实力。二是加强和用好社会评估。在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运行机制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高校按标准办学、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有关部门进行督导。因此,在做好对大学的政府评估、大学内部评估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制度,在大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拓宽社会资金渠道。我们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利用税收手段,如所得税和将来可能的财产税抵扣,以及运用现有的捐赠配比政策等,鼓励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教育慈善机构,增强大学的财力和活力。四是形成社会需求导向机制。今后,要积极探索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优化机制、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优化机制,注重利用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专业设置、预警、退出机制,加大对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有效实施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中外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社会需求和教育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和保障大学教育贴近市场、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出人才、出成果。
四、以大学章程为龙头,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法治化
以上关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所涉及的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诸多关系,都应当以具有约束性的、规范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就是大学章程。我们常说,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既然把大学章程提到如此之高的地位,那就要既高度重视大学章程的科学制定,又高度重视大学章程的有效执行,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一要精心制定大学章程。大学章程的内容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部分。所谓规定动作,就是国家规定的要件,一个都不能少。自选动作,是能够体现各大学特有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和水平的内容,要符合学校的自身实际,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高等教育法》第28条规定了章程应当规定的事项,这是章程必须包含的法定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把决策机制、治理结构、民主管理、学术体制、专业评价、社会合作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所必备的制度规则作为章程内容,通过章程明确内部的权力运行规则。
二要严格执行大学章程。章程能否起到大学“宪法”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应明确章程的法定地位,大学日常管理运行都要依据章程,学校各级管理者要形成天天翻看章程的习惯,遇到难题要依据章程来寻找解决思路,而不是撇开章程拍脑袋。要克服章程无用论,章程不能成为橡皮图章,不能成为摆设束之高阁。要在实践中让有关各方深切感到,章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大学日常运转中须臾不可缺少的最有用的指南。
应当成立大学章程执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院系等执行大学章程的情况,建立对违反大学章程的纠错和处罚机制。当然,章程所约束的不仅是学校,也约束政府行为,这会增加章程实施的价值和难度。可以预期,提高大学章程的约束力、执行力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20期)(搜集人:唐薇)
【新闻纵横】
2015年3月30日,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应约会见来华出席罗德奖学金中国项目启动仪式的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尼克·罗林斯。
王超表示,中方与牛津大学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当前中英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欢迎牛津大学和罗德奖学金紧扣双方需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对华合作,交流互鉴。
罗林斯表示,英中的教育传统和技能可以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牛津大学和罗德奖学金致力于与中国的长期互惠合作,欢迎更多的中国留学生赴牛津大学学习交流。(外交部网站,4月1日)(搜集人:彭杰)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表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北外计划未来5年内开设语言专业种类扩充至超过百种。
据彭龙介绍,目前北外开设语言专业种类67种,其中,蒙古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及菲律宾语4个语种为今年年初新设,今年下半年还将新开设3个语种,到年底北外的语言专业种类将达到70种。
彭龙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通晓两国语言、了解双方文化的非通用语人才,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非通用语人才依然匮乏。在与我国建交国家中,仍有38个官方语种在我国还未开设相关教育专业。
“未来5年内,也就是2020年前,北外将开设所有与我国建交国家相关的语言专业。这意味着,届时北外所开设的语言专业种类将突破百种。”彭龙说,北外已经制定未来5年的开设语言专业计划,并已开始培养师资,计划也已得到教育部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
彭龙说,北外将主动把学校发展与国家大战略结合起来,参与推动文明多元化进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北外还将根据亚洲国家实际需要,继续提供奖学金和培训项目,帮助亚洲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同时将突破语言藩篱,向民众翻译和介绍更多本国与他国文学作品。(新华网,3月28日)(搜集人:彭杰)
日前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成立,这是内蒙古地区的首家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
内蒙古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北方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以草原文化为主的璀璨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如今,内蒙古在中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等战略部署中具有重要地域优势。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资源成立,研究院成立后将以协同创新方式,借助国家一流学术机构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优势,联合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研究团队,以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关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和自治区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中国教育新闻网,4月1日)(搜集人:彭杰)
【域外采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日前在北京宣布成立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该中心执行主任张忠教授说,这表现出宾大这所美国名校对中国的浓厚兴趣,未来将会有一系列合作展开。
张忠称,如何实现教育全球化、如何找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如何应对技术冲击,是全世界的大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宾大的外国学生就有40%。高校要思考如何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与世界接轨。”
据介绍,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将为宾大教授、学生、在华校友和各界友人提供继续学习和研究的资源和平台。中心将通过一系列咨询项目,帮助中国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才获得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够更加成功管理企业的实用技能和视野。(中国青年报,4月1日)(搜集人:唐薇)
中国教辅近日出口英国,引人关注英国教育改革。在英国前教育大臣戈夫的极力主导下,近年来英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各项教育改革。其中,旨在提升英中小学数学、科学能力的改革新政尤为引人瞩目。除与上海方面签订合作意向并开展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外,2014年12月卡梅伦政府还推出针对1.75万名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培训项目,以提高教学水平。
近期,英国教育大臣摩根又代表政府公布新举措,表示“数学和物理成绩好的青少年,如果同意在大学毕业后当老师的话,就可以拿到1.5万英镑的奖学金”。该举措意在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未来学校中教授数学和物理。
按照该计划,英国高等水平考试(A-level)数学和物理成绩顶尖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奖学金,并且在大学期间专修这两个专业的其中之一。作为交换,他们必须承诺在毕业后至少从事3年教学工作。
此外,在2016至2017学年度,英国的10所大学还将推出一种新的物理本科课程,学生完成课程可以拿到物理和教育两种本科学位,便于优秀毕业生走进学校成为数理学科教师。摩根说:“政府将进一步提供更多从教途径,让优秀人才将他们的优势注入课堂教学。而政府最新宣布的这一计划将提高数学和物理的学习标准,确保更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具备有用的技能。”
英国首相卡梅伦曾多次表示,他要让英国成为“全世界学习数学和科学最棒的地方”。尽管面对各种争议,英国本届政府还是坚持通过各种政策及措施重点提升中小学师资水平。2011年,英国前教育大臣戈夫公布政策为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提供2万英镑经费接受师资培训。此外,政府逐渐放权,允许各学校校长聘请数理专业优秀名牌大学毕业生从教。(中国教育报,4月1日)(搜集人:唐薇)
编辑:李曼 审核:王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