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 共创未来——首期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火花碰撞”交叉论坛举行

发布者:矫雯竹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次数:118


202353日,发展规划部(重点建设办)、科技处、医学院筹建办公室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火花碰撞”交叉论坛生科楼534会议室举办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院系代表及科研人员参加汇报交流。雷启立副校长出席论坛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通过搭建跨学科交叉论坛平台,不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能畅通跨学科科研人员交流渠道,迸发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思维、新方向与新火花。





生命科学学院翁杰敏教授以“DNA甲基化与组蛋白脂酰化靶向研究”为题,介绍了其实验室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工作。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肿瘤的关系,详细阐释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相互作用,也为靶向表观遗传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阳教授以“活体电信号的化学表达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自由移动活体脑成像分析。田阳教授由浅入深、旁征博引向大家普及了脑功能研究-电生理信号获取的知识,以及该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田阳教授同时对该课题组开发的“高度精准,快速响应,高稳定,高灵敏的活体信号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石铁流教授以“未知蛋白功能挖掘及应用”为题,对于该课题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在宏 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未知蛋白,以及如何把这些未知的蛋白的功能挖掘出来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未来“新蛋白质的设计,酶活性改造,新药物分子合成”等潜在的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学院阳怀宇教授以“蛋白质动态构象研究及小分子干预”为题,介绍了靶向动态挖掘非经典调控概念的机制,利用内源的小分子“借力打力”将直接变为间接创造门控新动态,即小分子不通过变构影响蛋白质构象来间接干预离子通透,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正构和变构之外的新方向。



生命科学学院叶海峰研究员以“控制遗传学技术与智能活体药物”为题,介绍了一系列该课题组设计开发的“诊疗一体化的智能活体药物“。通过合成生物学,课题组设计构建了由化学小分子病理分子调控的基因线路,例如超远程控制血糖稳态的细胞疗法,智能生物电子药物系统,口服益生菌活体药物降血糖、降血脂,蛋白质快速释放和可控蛋白降解系统等。该课题组最近开发的精准可控的红光遗传工具,可实现超高灵敏的调控,为临床复杂疾病提供智能安全的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钟涛教授以“心血管发育与修复再生的机制研究”为题,介绍了Hey2在心脏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发现Hey2介导的转录抑制机制是阻滞心脏能量代谢与修复再生的调控程序,是心脏基因的有效干预靶标。课题组希望通过交叉学科融合解密人类心血管疾病的细胞分子病因,并可能为心脏等组织器官再生及细胞修复的前沿疗法开辟广阔的思路。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鲁嘉副教授以“生物合成核心功能原件的人工智能精准分子设计”为题,介绍了利用合成生物学突破天然来源酶的限制,即基于酶在设计过程中复杂体系的计算过程,开发了一系列全新酶分子计算设计工具,开放了两个在线服务器,同时建设了国内第一个轻工酶数据库等。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士禹副教授以“纳米气泡的生物学效应”为题,介绍了水界面纳米相科学问题基础与应用研究。微/纳气液界面科学与技术作为纳米科学新兴研究领域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把气体以微/纳米气泡的形式融入液体中,形成乳白色牛奶状青色透明的气液分散体系。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渔业、盐碱地土壤改良、环境保护、能源、医学、食品建材等领域。



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管又飞教授以“前列腺素E2受体与血管稳态调控”为题,从医学的角度介绍了非甾体PGE2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解决COXs抑制剂的药理学作用及副作用,研究团队将非甾体PGE2静脉注射导致血压下降,解析了EP1EP2EP3EP4四个受体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明了PGE2受体在血压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创新方向



医学与健康研究院郑丰教授以“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为题,介绍了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医学知识同时对未来简洁易行的射频消融和微创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等支持下慢性肾脏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展望。



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汪南平教授以“心血管稳态与重构”为题,介绍了生物力学与机械生物信号转导的交叉领域,对于力学如何影响血管功能与疾病的机制进行详细说明并期待通过学科交叉,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解决更多医学问题。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先春教授以“跨学科视野下的心理学研究”为题,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入现状,并展示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构建的“基因--行为-社会”多层面科学研究多功能平台现状。



体育与健康学院刘微娜教授以“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效应及生理机制”为题,介绍了运动干预与动物抑郁之间的联系。CUMS抑郁小鼠模型显示通过对母体妊娠抑郁进药物运动的组合干预,可以产生很好的抗抑郁效果。课题组同时HPA轴、神经炎症、代谢、神经可塑性等方面介绍运动抗抑郁的神经机制。



   在此次跨学科交叉论坛中,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科研人员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共同就今后可能开展的交叉合作方向、合作内容及合作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交叉论坛气氛轻松活跃,与会者纷纷表示,利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参加此次论坛收获颇丰,不仅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与思考,更为今后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期待今后在学校发展规划部(重点建设办)、科技处、医学院筹建办公室等的带领下,各相关院系进一步根据团队的科研需求,常态化开展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火花碰撞”交叉论坛,为华东师大的理、工、医以及更多的学科交叉合作注入活力,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第二期跨学科交叉论坛将由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承办,敬请期待!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电话:021-54345426;021-54345346
邮箱:fzghb@admin.ecnu.edu.cn 传真:021-24288793